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7):30-31
<正>本书是作者晚年的追怀之作,语言平实质朴,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作者亲历清末科举、开设同文馆、义和团进京、军阀割据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研究戏剧、为梅兰芳编剧、出国推广京剧等个人经历,兼及老北京风土人情等。至此我才知道,他们戏界之学戏就是只教技术,不管理论。然在明朝及清初以前,一定是连理论教的,否则国剧不易有系统地传到现在,若从前就只教技术则国剧早就失传了。  相似文献   

2.
10月30日,年将七秩的沈从文先生哲嗣龙朱兄冒着深秋的寒风,自南城广安门外寓所骑自行车到西郊外文局大楼,专程把一册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的插图珍藏本《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厚赠于我。当天下午,正在太原为赶在沈从文百年华诞而出版《沈从文全集》日夜编校全集校样的虎雏兄也和我通了长途电话,告知《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插图本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我最早动了编辑沈从文谈艺术  相似文献   

3.
一个年仅25岁,相貌毫不起眼的农村小伙子,为什么能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且在2007年登上众多杂志、报刊的封面,为广大观众所追捧?近日,王宝强向记者讲述了其中原因--他成功的背后是严厉的父亲多年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陈新 《湖南档案》2009,(5):25-28
一个年仅25岁.相貌毫不起眼的农村小伙子,为什么能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且在2007年登上众多杂志、报刊的封面,为广大观众所追捧?近日,王宝强向记者讲述了其中原因——他成功的背后是严厉的父亲多年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上班时,有种负重感,细想,原来是因为那一双眼睛,那一支笔。搞文字工作算来已有二年,架着副眼镜,佝偻着腰,写啊写,画呀画。到临了,带着十二分的紧张,将“半成品”送到审稿者手里,等待“审稿”栏里出现一个龙  相似文献   

6.
1911那一年     
各种政治势力在相互角逐,社会的各个阶级在酝酿异动公元1911年的1月13日。按中国当时的农历记时,此时还没过完宣统二年的最后几天。这一天清政府宣布,因东三省瘟疫流行,下令在山海关一带设局严防,毋任传染内地。  相似文献   

7.
那一只小手     
~~那一只小手@新浪网友!浙江绍兴~~  相似文献   

8.
那一天……     
做记者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忙忙碌碌的(尽管经常碌碌无为)。但1992年12月28日那一天的忙碌却像三维立体画一样,时常凸现在脑海中。事过两年后,我想干脆还是记录下来,用白纸黑字的形式把“那一天”从脑海中清除掉。那一天早上不到7时,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中醒来,困乏酸痛的感觉立刻膨胀到全身,头顶则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该再好好睡一觉!这次到潍坊,是参加全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会期3天,今天结束。今早凌晨3时,社论《真心实意抓农业》(送审稿)终于草就。高速运行的大脑却刹不住了车,只能迷糊到了天亮。在席梦思床上我已作好了计划,反正会议消息已  相似文献   

9.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喜庆之日,参加庆典的工、农、兵、学、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早上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按照预定地点排列,参加这个载入史册的大会.整个广场上红旗翻卷,像红海奔腾.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挂着八盏大红宫灯和八面红旗.城墙正中央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边挂着两条巨大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相似文献   

10.
那一位导师     
二○二一年一月十日,沈昌文先生病逝,我心痛万分,一时六神无主.参加完沈先生的告别仪式,我回到家中,给钟叔河先生打电话,聊了十几分钟.最后钟先生说:"你与沈先生的师徒情谊,很难得啊!"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阵刺痛,不自觉中,眼里滚落几滴清泪.我做出版己近四十年,说到师徒关系,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追随沈昌文先生做事,直至他老人家九十岁高龄,溘然仙逝,尊师之情,须臾未敢懈怠.  相似文献   

11.
9月29日,是中日建交20周年。20年前,田中角荣政府是如何促成日中建交?当时担任田中内阁官房长官的二阶堂进,在10月号的日本“正论月刊”上发表建交前夕的秘事“中南海的那一夜”,他是目前最有资格谈论这段历史的人,本刊特刊出。  相似文献   

12.
老舍(1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1944年开始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相似文献   

13.
14.
曹飞 《出版参考》2005,(32):3-4
我问陈初:"你的心像切开的蛋糕,一块给学业,一块给足球,一块给社会工作,一块给那些随时准备叫你为他们两肋插刀的朋友,给我的,还剩多少呢?"  相似文献   

15.
曹飞  郑纷 《出版参考》2005,(11):3-4
我问陈初:“你的心像切开的蛋糕,一块给学业,一块给足球,一块给社会工作,一块给那些随时准备叫你为他们两肋插刀的朋友,给我的,还剩多少呢?”  相似文献   

16.
卓舒 《新闻天地》2005,(8):17-19
厄运来临。勒紧腰带撑起一个家 杨洪斌,1958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市平巫县古城镇。1975年,年仅17岁的他跟随叔叔杨德山来到河北邯郸煤炭部第49工程处当了一名学徒工,由于手巧又肯吃苦,三年后转为正式工人。1981年,经老乡介绍,他与在邯郸滏阳化工厂上班的四川姑娘海英相恋、结婚。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杨海。  相似文献   

17.
18.
洁静的明空,温暖的阳光给生命以雀跃的欢快,而夕阳坠落后的黄昏和夜,能把硕大的湖泊变成威森森的死海,把万物的生机都卷入无边的苍凉和孤寂,但朝霞又再会让万物重获生机,自然生生灭灭周而复始的律动是生命永恒的赞词,整个大地都在书写着一部生动的自然和生命哲学史,它的每一座山、每一片草地、每一注碧水和每一处喷涌的热泉,它的每一块散碎的石头和风干的动物尸骨连同这年轻的高原的身躯都在向世界诉说某种确信无疑的真理,某种人类无法超越的精神——宇宙自然力。  相似文献   

19.
<正>当看见橱窗里那件心仪已久却因价格不菲而裹足不前的大衣时;当面对亲友生病住院却因昂贵的医药费而焦头烂额时;当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无力支付孩子或这或那的补习费时,我动摇过……面对生活的压力,您,是否,也曾动摇?庆幸的是,每每纠结时,脑海里总能泛起一抹浅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