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农红军长征战略方向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过去有同志认为;早在长征开始时,或在遵义会议前后,就确定红军去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向了,这种说法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大家知道,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党曾派出抗日先遣队作为长征的先导.1934年7月,党派寻淮洲,粟裕等同志率红七军团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到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等同志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随即向皖南进军,准备在皖南一带创建根据地,开展抗日运动和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接着,同年8月,党派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率领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出发,准备在湘西会合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十一省,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历经艰险,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实现与红二、四方面军大会师,建立起新的革命大本营,在中国革命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历史记录。6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凝炼成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源。什么是长征精神?至今尚无确定的概括。作为一部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谱就的壮丽史,长征精神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例如,不怕流血牲牺的兢业精神、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豪迈壮志、矢志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黎平为贵州东南要地,1934年12月15日,红一军团进占黎平,打开了红军向贵州进军的通道。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红军长征开始后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又是一次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13,(9):F0003-F0003
上海市长征中学是一所以伟大的“长征”命名的完全中学,这一校名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多年来,该校高扬伟人长征旗帜,大力开展长征精神教育,并使其成为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红线。该校以丰富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长征精神在长征”已经成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知名的德育品牌。  相似文献   

6.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长征中学是一所以伟大的"长征"命名的完全中学,这一校名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多年来,该校高扬伟大长征旗帜,大力开展长征精神教育,并使其成为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红线。该校以丰富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长征精神在长征"已经成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知名的德育品牌。  相似文献   

9.
论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汪舒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广大红军指战员斩关夺隘、...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长征     
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前有堵军、后有追兵的征途中,红军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足迹踏遍半个中国。长征是一个“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当时的“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指着军事地图说:“他们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死亡。”他确信,红军是“石达开第二”,将重  相似文献   

11.
“长征”的回忆北京市环卫教育中心郑宝乾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在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故乡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内蒙古通辽市。我们出于对革命前辈、对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创举无限敬仰的心情,准备沿着红军...  相似文献   

12.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  相似文献   

13.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革命走向复兴提供了根本条件,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则为革命的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长征确定了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陕北作为基地,为革命的复兴提供了客观条件,长征中通过大力宣传和组织各族群众,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都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因为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在当前,研究长征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红军为什么选择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在很多描述或研究长征的著作中,都把答案归结为中共中央在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的,陕北有大量红军和大片根据地的情报。文章认为,除了这一情报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一是要解决战略依托问题,争取苏联直接援助;二是实现北上抗日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做了重要的组织准备;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全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稳固的战略总后方。  相似文献   

17.
<正> 开始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的红一方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外军事史上的壮举。如同对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日期有各种说法一样,对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点,史学界也是各执一端,说法不一。有说红一方面军是十月二十一日从福建的宁化、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长征的(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等论著);有的说是十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8.
国际媒体深入报道打破处于“失语”状态的红军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契机。长征的国际传播不仅突破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舆论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长征的国际叙事,形塑了一批年轻的优秀红军战士,在国际舆论中开始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长征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业已形成的长征符号,能够消解意识形态的偏见,从而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与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在现实与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云与长征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福建妇女在红军主力转移的准备阶段、长征途中、主力长征后的游击战阶段所作的伟大贡献,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