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治者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做仁人贤君,施行"德治"、"仁政";教化民众,构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2.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与孔子一起并称孔孟,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千百年来,他的“为民请命”的高尚执著的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代代相传。然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孟子所处时代大相径庭,要新一代青年理解孟子还是有困难的,但是,尽管孟子离我们很遥远,我们仍然要努力不使他的精神失传。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大都在《孟子》中记录着。因此,我们教师要借助高三…  相似文献   

3.
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学,与孔子一起并称孔孟,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千百年来,他的“为民请命”的高尚执著的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章士钊先生早已指出:“(子厚)取唯民主义以为政本,一切轻君而重民。”(《柳文指要》下部,卷一)当年读此,令我叹服。柳宗元政治思想的两大支柱是中央集权与民本,而民本更是其精髓。柳宗元思想的主要成就,我以为并不是唯物论,恰恰就是民本。他以民本为武器与天命相对抗,要是没有民本也就没有他的唯物论。民本思想又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哲学观点、经济观点、法律观点、文学创作等方面,随时都可以发现民本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成就与贡献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先秦的孔子、孟子。最早是孔子提倡仁学。基本内容是“仁”者“爱人”(《论语…  相似文献   

5.
论《左传》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作为春秋时期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出现的,而由《左传》一书得到深刻的反映。在《左传》关于春秋社会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事件记述中,民本思想贯串始终,构成全书重要思想线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虽然都是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左传》作者不同于孔子,也不同于后来的孟子、荀子。孔子的民本思想同“仁”相联,孟子的民本思想同“仁政”相联,荀子的民本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评论说:“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泰誓…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执政者和政治家 ,都一贯强调民本思想。他们普遍认为 ,国之根本在于民 ,人民群众是国家、君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水 ,国家和君主是舟 ,水干舟自灭。没有黎民百姓 ,哪有什么国家 ,没有被统治者 ,哪来的统治者。国家、君主和人民群众是血和肉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从殷周时期《尚书》的“民唯邦本” ,《诗经》的“宜民宜人” ,先秦时期孔子的“仁政”、“爱民” ,孟子的“民贵君轻” ,荀子的“君舟民水” ,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政本” ,李世民的“国依于民” ,柳宗元的“吏为民役” ,再到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张…  相似文献   

8.
苏轼民本、仁政思想及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苏轼政治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政治思想中又以仁政、民本思想为主体,它渊源于先秦儒家思想,同时又兼容并蓄,吸取了法、墨诸说,形成了苏轼爱民、重民的政治观。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动荡中,意识到了人民群众中潜在威力,从而肯定了普通百姓的价值,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则进一步阐述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章句下》)他们发展了西周之时业已萌芽的民本思想,形成了儒家的仁政观。这一思想经过汉、唐两代的实施,尤其是唐太宗的发挥、光大,的确起到了较为理想的统治效果,故宋建国之后,也明确表示要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国策,对民实行仁政,但这一仁政的中心内容与先秦儒家所鼓吹的仁政已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相似文献   

9.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本文分析了《孟子》一书的民本思想,并指出鲜明的民本思想是《孟子》迟迟没有被立为经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民本思想源于殷商,发展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民本思想既沉淀了自殷以来的民本思想,又为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民本思想在《论语》中有深刻阐述。一、民本思想的时代渊源民本的概念,是相对国、君而言的,是与阶级社会相伴而生的。尧、舜、禹时虽有民的概念,但未有民本之说,因君无甚特权,也未有阶级对立。殷商时期的民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学术分歧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三在讲到黄宗羲思想时,有这样一句话,“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这句话如果教师不去深究的话,只要让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讲授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必然涉及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苟子的“君舟民水”以及董仲舒的“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等民本思想,还要涉及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如黄宗羲。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儒家传统之中,他的民本思想比《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更深刻,更远胜于荀子、韩非的君本思想。孟子认为,性善是民本思想的前提。依据民本原则,人民有获得贤人统治的权利。贤人获得统治权的方式有四种:禅让、革命、贵戚易位、流放君主。与孟子不同,荀子思想中存在君本思想的倾向,韩非又将其发展为彻底的君本主义,这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性善论、权力公有、选贤与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以“积德与天命”概括之;民本思想远胜于君本思想;人们应在平等基础上构建社群关系;在理解孟子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的创新型转化、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春秋以来,民关系国家兴亡的思想有了发展,并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这标志着民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孔子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民本思想,把民本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仁”是春秋时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过渡时期,新兴个体私有制和氏族公有制对立矛盾中的产物,具有春秋时代的特征。正如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说的:“新兴地主阶级和旧时代的上层奴隶主们争取生产者,生产者的价值、地位、身份都逐渐提高起来。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惟邦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作为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历来并无异辞。“民贵君轻’”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民本思想的发展虽历经曲折,但“重民”几乎是历代儒家知识分子一直高唱的主调之一(“损上益下”、“民体君心”、“民水君舟”、“民主君客”等重民论断不胜枚举)。“重民”实践方面.则强调“富之”、“教之”。如“财散则民聚”、“制民之产”、“无夺农时”、“有恒产者有恒心”等主张,对于当今民本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实践及理论研究.仍具有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仁政理论是以其性善说和民本思想为基础和前提的。性善说是仁政的理论基础。民本思想是仁政的思想前提。对于怎样才算行仁政,如何实施仁政,孟子提出如下理论:制民之产嫩民以德,与民同乐,尊贤使能,仁者无敌。  相似文献   

16.
春秋以来,民关系国家兴亡的思想有了发展,并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这标志着民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孔子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民本思想,把民本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仁"是春秋时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过渡时期,新兴个体私有制和氏族公有制对立矛盾中的产物,具有春秋时代的特征.正如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说的:"新兴地主  相似文献   

17.
“引诗”在战国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因为它与引诗者的思想紧密相关,它成为智者思想传达的重要方式。《孟子》中的“引诗”体现了这一特点,孟子将“引诗”与其推行的“仁政”思想紧密结合,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的“引诗”体现了“仁政”思想的双重性,即君施“仁政”与民尽其力,同时,他又将二者的实现与敬行天道相结合,完成了“仁政”思想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仁政”是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孟子不光从仁政的含义中透视“民本思想”,而且还从“人性善”的理论高度解决了“民本思想”的逻辑前提,并提出了“保民”与“尊民”的仁政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表达艺术关耳孟子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系孔子嫡孙。孟子一生推崇孔子,继承宣扬孔子仁政思想,某些思想且有发展。他孜孜以求,致力发展儒学,被后人称为儒家的“正统”...  相似文献   

20.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它是维护奴隶制国家的思想武器,是愚弄人民的精神麻醉剂。后来孔子的徒子徒孙更具体地应用在政治上把它发展成为“仁政”。几千年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都把“仁政”捧为尊儒的信条,叫嚷“君不行仁政”是自绝于孔子。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出于反革命复辟的需要,在尊孔复辟的丑剧中也是扯起“仁政”的破旗出场的。因此,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彻底批判孔孟“仁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