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感情,让读者读了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情感特征明显突出,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情感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既是语文学习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巧妙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为将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把情感教育作为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对文章的理解也离不开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既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的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重视审美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以情激情、以情导情、以情引情,充分开发并利用好情感因素,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优秀学生。语文学科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为语文学科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情感教育因素。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文章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从而有效完成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讲读课文时,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是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体会并感悟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百年而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凝聚了作家的心血和生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学校学生崇尚新思想、新文化,好表现,情感丰富,热爱美的事物。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小学语文课文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课文,如果没有理解、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没有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那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下列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语言调动情感;创设情境诱发情感;通过体验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  相似文献   

18.
邱莉 《教师》2014,(3):24-24
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继而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小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因素的养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展现教师魅力,拨动学生情感教师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去叩击学生的心扉,碰撞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作者表达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1从品味语言入手,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也可以根据语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在对语言进行感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丰富的情感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和灵魂。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囚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