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半命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命题形式。所谓半命题,即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半或一部分,考生应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半命题作文突破了命题作文严格的限题性,为考生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有利于习作者展现自己的水平;与话题作文相比,又适当地作了些限制,既可使评卷趋于准确、公平,也能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作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  相似文献   

2.
2004年河南高考文综试卷的历史试题,很多考生觉得容易.笔者参加了文综阅卷工作.所评第Ⅱ卷第37题,相当多的考生失分严重,得满分的考生只有一位数.后来笔者在与考生座谈时,许多学生并不讳言:"我不想学历史"、"对历史没兴趣"……其实,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并非一日,也非一地.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两千多位学生调查表明,学生最不愿学的课程,历史课占前3位;学生对15门课程最喜欢的程度,历史课倒数第2位;学生认为"枯燥、没意思的课"中,历史课居第5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呢?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就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进行作文,这样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英语写作复习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2007年浙江卷的三道语用题出人意料地全部以新颖的面貌展现在考生面前,面对命题者"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很多考生"慌不择路",出现了不少的失误和答题漏洞。为此,笔者想通过这三个题目来探寻高考语用题的本质特点,并结合考生的答题情况,给正在备考的考生几点应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要解答好诗歌鉴赏题,应做到三个"必须"。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古代诗词鉴赏在卷中为第四大题,试题选择了两首同题材的唐诗让考生进行比较鉴赏,命题者从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设计了两道小题,下面请看试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参加了重庆市 2 0 0 3年高考文科综合题的阅卷工作 ,评阅的是第 3 7题材料分析 ,感触很深。这道题难度适当 ,综合性强 ,灵活多变 ,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体现了情境的综合性、新颖性。使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 ,因而这道题目答白卷的情况极少。 3 7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放性试题 ,赢得了在场阅卷老师的高度评价。而从考生的答卷看 ,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拉开了得分距离。虽然得满分的不乏其人 ,总体上考生得分不是很理想 ,并且闹出了不少笑话 ,反映了中学生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也应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的高度重视。从总体上看 ,考生…  相似文献   

7.
<正>【导语】半命题作文是与全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即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只给出一半,还有一半由写作者自由补充。由于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限制,又能给写作者一定的选择空间,所以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学生也很喜爱写这样的作文题,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各不相同,大家都有一种自由写作、个性表达的愿望,而半命题作文正好契合了考生的这种心理。【文题再现】善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品  相似文献   

8.
高考心理调适问题已经受到了心理专家、老师、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指导性文章.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的高考心理调适问题,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甚至认为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会紧张,能够自如地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由于过度紧张,在高考中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成绩很不理想.在江苏南京市,2003年的高考数学题难倒了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考生,一位考生家长给报社打电话说,他儿子平时的数学成绩都在130分左右,相当不错,可考完回来就哭了,后面的6道大题只做了一半,有把握的只有2道题.湖北武汉市某重点中学一位考生学习成绩向来不错,多次模考成绩均在600分以上,满怀上名牌大学的希望,没想到在最重要的高考中砸锅了,只考了400多分.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考试中笔者采用了20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卷理科第(4)题,这是一题从草坪洒水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出发,编制的一个分析加思考的问题.但从考生答题的情况看,不少考生只想到用草坪总面积与一只喷嘴浇灌面积简单相除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喷嘴要能覆盖全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第3题呈现了一个生活中极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以此来衡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做事能力,答好这道题,是"有意义的学习".但是,大多数考生都将"有意义的学习"转换成了"无意义的答题",这道好题的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答此题需要经过划分和比较,"选"是"答"的基础和前提,"答"是把"选"的结果和理由陈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中,半命题作文占着相当的比例。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部分命题权掌握在考生手里。拟题、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相对的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试题,以半命题形式出题。或多或少反映了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话题作文“过滥”、“过泛”。其直接影响是:一来削弱甚至取消了审题能力的考查;二来是为宿构、抄袭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而半命题作文则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指往更明确、更具体、也更容易发挥实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业如何批改,才能更好发挥作业的应有作用,是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一件事,也是许多优秀教师投身于其探讨中。笔者在三十六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深有体会。数学作业的批改历来都是全收全改,甚至是精批细改。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可是作业发下去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只看对了几道题,错了几道题。成绩好的学生看了高兴,成绩差的学生就往抽  相似文献   

13.
工夫在课外     
高考是"年年岁岁考相似",高考作文题则应该"岁岁年年题不同".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悄然变脸,自主命题9年来,首次采用看图作文的形式,来了一个成功的华丽转身. 文学创作离不开创作冲动和灵感.这两点在中学语文界很少有人谈及,更遑论用来指导学生作文了.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能够引爆考生的创作冲动,让他们拿到题目就跃跃欲试,而且不论哪类考生,都有话可说,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年的湖南作文题,在这一点上是相当成功的.手,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重要肢体,看到那张开的手,能让我们想起很多:英语里的"帮助"(Give Me A Hand)就是"给我一只手",青年志愿者标志上也有一只肖形手,还有非洲灾民或战火中等待救援的枯手……加上四句温馨的提示语和省略号,实际上给考生以丰富的暗示,能很好地调动考生的创作冲动,获得写作过程中忘我投入的享受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天津市中考各科平均成绩都比2002年有所提高,数学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考生都考出了自己的水平.2003年中考数学试题从整体上看比2002年的容易一些.试题从头至尾的难易程度有一定起伏.选择题中,前几道题比较简单,从第6题开始,难度有所增加,第10题的难度明显加大,成为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目.填空题中,前几道题的难度也不是很大,但要比选择题的前几道题难一些.填空题的难度也是逐渐上升的.同样,解答题的难度也是逐渐上升的,最后的压轴题是所有题目中难度最大的.这样难度有一定的起伏,符合考生的心理.2003年的中考数学试题重点考查了…  相似文献   

15.
半命题作文形式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笔者统计,半命题作文题在2007—2009年的全国中考作文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8%、21%、23.6%,处于上升态势。半命题作文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半命题作文能实现限制与开放的结合,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平台,又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思维方向。其限制的一面,能考查学生的审题扣题能力,其开放的一面,则有利于调动考生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展示自我才情,显现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容易作答,难得高分"是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真实写照。说"容易作答",是因为这道题多为主观题,考生多少能写几句答案;说"难得高分",是因为有些考生的答案或没有答到点上,或表述不规范,达不到得分要求。本刊邀请部分高三老师精心撰写了几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这道题上多得分,得高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半命题作文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又较好地避免考生"信马由缰",更便于发挥考生的个性,也更能检验出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书面表达题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就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进行作文,这样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英语写作复习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在考试中,考生往往对材料题的应答较弱,甚至会有"云里雾里"之感,无所适从.笔者积累几年教学经验,以为材料题的解答要诀,是既要求学生全面驾驭材料,能从材料中"剥"出的道理"一个都不能少",又要求紧扣材料层次逐层分析,"有话好好说".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批大学毕业生的最后一次测验。考生带着四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3个小时过去了。考生看起来不再自信,留下一脸无奈。 "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目的有多少?" 没有人举手。 "3道题?2道题?1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