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语文试题已屡见不鲜。手机短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现代社会人们沟通情感、表达思想、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工具。时下,手机短信正凭借其资费低、沟通快的优势迅速深入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俗、简洁、幽默、形象、抒情的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已成为在具体语境中形成的新兴语体.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手机短信的内容丰富,语言风格多样,手机短信的语言特点与社会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的普及使用,大量流行于世的手机短信以其情感的丰富真挚、构思的创新奇妙、语言的精致洗炼、风格的鲜明独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现代人表达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看法、展示个性的一个平台。在作文教学中,手机短信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百年语文发展史,是一部语文教育背离与逼近本真之曲折探讨史。历经几次重大变革,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撰文批评语文教学以来,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现象,以致成为遭受社会批评最严厉的学科。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收发短信蔚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当短信富有形象性、抒情性与审美性时,短信就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6.
张可辉 《教师》2008,(24):29-30
手机短信是一项电信增值服务,是一种新型信息交互平台。我国自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以来,其已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一种独特新颖的“短信文化”现象已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7.
眼下,使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 中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快捷、实 用,好的手机短信还很富有文采。它既能体现出现代人 的智商和学养,也展露了现代人的情商和涵养,涌动着 信息时代的滚滚春潮。为此,继公益广告语、节目串场 语、网站聊天语在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闪亮登场之 后,手机短信又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广大命题专家所 看好。为使广大考生熟悉这一新的题型,现选编以下一 组试题,以作热身。  相似文献   

8.
"文艺范"是当下中国的社会身份标签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艺范"逐渐聚集成一个小群体,从最初仅是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发展到对各种物品、符号的占有再到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分析"文艺范"的概念及现实表现入手,阐述了"文艺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出"文艺范"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文化现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关乎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的文学教育仍然是一种严重而明显的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大的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的匮乏,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文学教育,并通过加强修养、广泛阅读、勤于写作等渠道强化自己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改十余年,语文微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推广逐渐成为语文课程发展中的一种“热”现象,有的目前已产生广泛影响。“微”是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微”而有“序”是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微”而立“人”是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向,从其特点及实施情况来看,语文微课程确实具有丰富的人的、语言的和课程的价值。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回答了诸多语文课程中长期讨论的问题,为语文课程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咸喜 《考试周刊》2011,(64):43-43
成语是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中华母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结而成的最富魅力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越来越显现出它绚丽多姿的色彩。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十分重视成语教学,特别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尤其关注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把成语教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多数是一种缺少文化、缺乏生动的简单抄写记忆,教学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与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性缺失,语文教师文学批评理论的缺乏已成为语文教育的“瓶颈”问题。“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为主)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表达,需要遵循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范”。这个与当前文学现实联系最为密切,实践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视点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接受美学与探究性阅读教学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并使这一新的理论成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的一种美学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沟通了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因此引起了我国语文界的关注。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来看,绝大部分的选文是文学作品,尤其是高中的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了60%以上,即使教材中的记叙文也与文学体裁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阅读文学性的作品。所以,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还是顺理成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曾东 《广西教育》2011,(14):16-17
影视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的根扎在文学的肥沃土壤里,吸收大众流行文化的营养,开出或清新或妖艳的形象艺术之花。。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的教学现象进行探索,管窥影视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东来 《时代教育》2010,(1):265-265
首先,某些短信具有文学性并不说明它本身就是文学。我认为,称手机短信为一种文学并不过分。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机短信不正符合这一说法吗?现阶段,短信文学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整体风格上,都尚未稳定。想要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手机短信作为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相互问侯以及表达各种情谊的重要交流手段,已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学体裁,有人称其为第五媒体,或戏称作“拇指艺术”。在体现实用性、时代性的语高考试卷中,短信也已成为语言运用题型中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语文"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多媒体使用过度,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二、影视剧作视频过度使用,学生表演泛滥.三、解读脱离文本及其产生的背景,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知识.四、热衷于抽象概括,热心于浅层提问.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学生的升学考试中,语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的教育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基础课程的教学,而不是将语文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本文通过分析语文的特点,找出现阶段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