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的表达交流模块,列举了孔子的这样两则小故事。第一个讲的是,孔子的一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过功利和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他做得好,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在向社会宣告:只要冒险救了别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相似文献   

2.
<正>【素材卡片①】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的价格昂贵,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相似文献   

3.
【文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游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要是你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是你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也会划船了。请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上《论语》前,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掀起了两场争论。一个故事。孔子的国家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发现自己国家的人在别的国家做奴隶,可以买回来,由国家付钱。孔子的一位学生比较有钱,他买回奴隶后,就没向国家要钱。你赞成他这样做吗?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义利观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他肯定人的求取私利的本能,鼓励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追求个人私利;但更主张公利的义.认为义高于一切。孔子这样的义利观并非纯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而是他面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大同社会”的解体和“小康社会”的兴起.使他不容回避“私有”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历史变故,使他认识到财富失衡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理想,必须通过“义”去调节社会财富的严重不平衡。为富以道.以义制利,安贫乐道,舍利取义,完整地体现着孔子义利观“安百姓”的政治目的。孔子“罕言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最难言”.目的在于君子人格的完美。  相似文献   

7.
子贡简论     
子贡,是孔丘的高足。孔门四科,他和宰我同是“言语”科的代表人物。他又是一个大商人,在孔门弟子中最为富有。孔子的名声由于他的游扬而更加显赫。他在春秋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是一位有成就的外交家。一部《论语》,有35处提到他,其中有11处记载了他与孔子的问答。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作一番历史的审视,并且可以拿他作为一个参照系,进一步推动对于孔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素王     
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有一天得到了一个稀世宝珠,宝珠上有一个九道弯的孔。孔子想给宝珠穿上线,可一次都没有成功。他想,妇女心细,像这样的事情她们可能会有办法,于是便去问一个在附近采桑的妇女。  相似文献   

10.
笑看三季人     
于晚玲 《课外阅读》2010,(12):55-55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他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政治家,孔子显然是失败的.他的“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在日渐衰微的社会里。在纷争日益的各诸侯间,道德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没落.无法挽救一个清明的社会.致使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疲惫地奔走于各诸侯国间而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抱负。但是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无疑是成功的,门人三千,贤能者七十二人,他们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却无怨无悔。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弟子的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受的教育总告诉我们,做好事要不留名,更不能接受对方的馈赠,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有一条法律:本国人在其他国家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领相应的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个大商人,很有钱。有一回,他在其他国家赎了一个鲁国人,按规定应该领取赎金,但他高风亮节,拒绝了。没想到孔子听说以后,立刻批评他:"子贡,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做了善事,要了国家的赎金,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有一天得到了一个稀世宝珠,宝珠上有一个九道弯的孔。孔子想给宝珠穿上线,可一次都没有成功。他想,妇女心细,像这样的事情她们可能会有办法,于是便去问一个在附近采桑的妇女。采桑的妇女让孔  相似文献   

14.
有个人老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向那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他的问题这样回答他:“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实现呢?”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孔子,我一直是怀着敬仰之心,觉得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起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飘渺遁世,觉得勇于人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目光更多地定格在他为人师表的风采上。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一个离开我们的时代很远的人人物,要想给他一个十分科学的认识和估价,确实是一件不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分析他的哲学思想,因为孔子没有全面地讨论过所谓“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问题,所以困难就更大了。但是,可以庆幸的是,一部记述孔子的言论的“论语”和一部记述包括孔子和他同代人的言行在内的春秋史书“左传”,都被公认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庄子在《南华经》里写到一个故事:孔子自以为天下人都需要教化——并且相信多数人都可以被教化,他对教育盗跖充满信心,和盗跖说了一大堆道理.没想到盗跖反过来也给孔子讲了一大堆道理——或者说歪理,让孔子哑口无言,抱愧而归。因此留下来一个成语“盗亦有道”。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求、仲由请教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马上就去做吗(闻斯行诸)?"孔子对冉求说:"听到了马上去做(闻斯行诸)。"而对仲由却说:"听到了为何要马上去做呢(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何对同一问题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为人懦弱,所以鼓励他;仲由处事急躁,所以约束他)。" 孔子这种"进之"、"退之"的做法,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因为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他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主要从两方面来贯彻因材教的原则,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承认程度的高低,他举例说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他认为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另一方面,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如他对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支招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思想如孔子这样在2500多年之后仍能如此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他的思想是如此博大,以至于我们无法用现代汉语中某一个词语来对应地解释,如"礼",如"孝"。那么,在这个科技发达、文化交流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