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读书之道影响深远。本文就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人自身的素质,读书与劳动、环境、及休息娱乐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读书学习讲“勤奋”、讲“刻苦”、讲“有恒”,无疑是正确的。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要达到更高的境界,仅仅在表面上停留于“勤奋”、“刻苦”、“有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思之善“悟”之。其实,前人讲读书学习要“勤奋”、“刻苦”、“有恒”,本来也含有深思和善悟之意。有人喜欢引用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相似文献   

3.
4.
“读书兴农”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若要使此项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心态     
卷耳 《师道》2003,(3):58-59
  相似文献   

6.
雷达 《中学教育》2007,(7):14-15
常问作家为什么写作,也就常问作为评论者的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了心灵?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在我看来,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凡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追问这个问题并陷入苦恼的人,也许才是真正靠近了读书意义的人。"我思故我在"。  相似文献   

7.
陈明宏 《上海教育》2005,(5A):60-60
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时刻,读书给予我们知识、智慧,又或是简单而积极的信仰。同时,读书又是一种长期的“活到老读到老”的活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街头、在校园、在书店举行。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则是更重要的。作为老师,首先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愿读书伴我们终身,愿我们的世界因为读书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鉴赏》2005,(12):46-46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相似文献   

9.
读书如刷牙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晨起刷牙.睡前刷牙。倒不是说,人们极其深刻地感悟到了刷牙的重要性,而是习惯成自然。一到那个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去摸牙刷、牙杯。更有甚者,一次不刷,本没有什么大碍,但自个儿的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不敢面对而地和人说话。怕一说话,就会传出一股不尽如人意的味道来,有损自己的文雅之相。等回到家中,忙不迭地反复刷洗,此时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其实,那只是个人的心中有“鬼”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生”,对于一个有吃有穿的人来说是简简单单的;“活”,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将这两字拼接,形成“生活”一词时,许多人都会思考——生活到底有着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这时,你不妨去翻一翻摆在书架上的书籍,它一定会使你读懂“生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9日睛也可能受按“方”取药,照“单”点菜的影响,有不少人也是照“单”读书。他们认为“书单”上列的书都是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最有用的书籍,殊不知列单人列出的“书单”也受各种条件和个人爱好的限制,不一定对任何人在任何时期都适用,所以照“单”读书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12.
凌鼎年 《初中生》2008,(1):8-10
对如今的中学生来说,“老三届”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即使听说过,也难以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但若问起50岁以上的“文革”过来人,“老三届”是个耳熟能详的字眼。而对那些有着“老三届”身份的人来说,这三个字往往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老师让我去给他带的博士生做一个讲座,无意中说到读书的“三七开”。我和同学们说,一个人真想做学问,在准备阶段,读书有三个“三七开”,这就是七分专、三分杂,七分精、三分泛,七分读、三分疑;而到了研究阶段,“三七开”就该倒过来,变成三分专、七分杂,三分精、七分泛,三分读、七分疑。过后,李老师对我说:“你说的两种‘三七开’,应该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1月11日 星期四 “今晚又有好书看喽!”在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跑一边高兴地喊着。回到家,我三下五除二吃完饭就跑到小卧室,关上门独自读起书来。7点钟,爸爸回来了,走进我的卧室,一把夺走了我手中的书,生气地说:“作业写完了没?一天到完就知道看书!”我听了,只得扮个鬼脸,乖乖写作业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 《华章》2011,(9):1-1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读师范大学时,学校里有两块“触目惊心”的大牌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楼顶挂至楼底,那气魄,很有“震慑”力。后来看到有的版本却改为“德高为师”,我想,可能是哪里“缺德”了,单方面想突出“德”吧,所以来个“德”高为师。其实.身正便体现着德高,德不高,必不身正,更不能为范。范也是“馊范”。  相似文献   

17.
专家呼吁我们教师,应当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著,而且我们也努力这样做。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教师连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喊起来岂不底气不足?我们谈论读书的重要时,我们更应该谈论怎样读书有用,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强调了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能忽视其人文性。重视语文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有很狭隘的功利心,陶渊明之"好读书,不求甚解"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20.
上窥大师硕儒,下看莘莘学子,中国书香文化播馨久矣。阅读之风几历劫难而不衰而愈见浓郁。“读”字自远古走来,一路腾达,争辉日月,承传文明爝火,迭补万象造化。亦有个小我,在读书中大千世界越现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