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定军 《教师》2012,(13):74-75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按"教师命题—教师定内容—教师指导作文—教师改作文—教师评作文"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这种训练模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能力,作文教学显得呆板、单调,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生动、缺乏广度。针对这些弊端,改革作文训练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杨鸿雁 《学子》2013,(8):28-29
在数学习题课或复习课中,试卷讲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的地位(如,机械的"对"或"不对"式的应答,或者是错题的同学举手等);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从而弱化了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不高。讲过的题一错再错。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坦言:老师讲评过的题还错的原因是老师讲评时我们有  相似文献   

3.
左炬 《考试周刊》2011,(47):45-45
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卡",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中,尊重学生、提供机会、拓展形式、指导方法,让学生敢评、会评。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相结合,具备应对职业调整要求的灵活性,为职业进修与继续再教育打好基础,具有公共生活环境中负有责任感的行为能力。因此,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以"完整行动"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工作和学习任务"来"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会影响学生评教的客观性、公正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评分等级的模糊性会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等。应通过多样性的评教方式促进体育教师改进教学,通过正确指导学生评教得出客观的评教结果,通过提高同行、专家评价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指标、正确运用学生评价的结果帮助体育教师积极"教改"。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几乎都在国家层面,从时代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美国的"阅读优先运动",芬兰的"学生阅读工程建设"以及日本"儿童阅读日"等。同样,我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学者,都为此不懈努力。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书香校园"构建等。但小学低段儿童还处于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建构的起步阶段,缺乏自身独立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的能力。因此,对这个特殊群体,除了施以系统、严谨的课内阅读教学外,我们应当积极联结生活,引入生动有趣、贴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陶洁 《生活教育》2012,(12):18-23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评教"既是教师听取学生建议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设计环节的建议、对教师从教学意图到教学行为的实施能力的评价。"学生评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都有"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中心"的影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责任心没有调动起来,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展现,更谈不上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设计、独立思考、独立制作和独立评价能力等的培养。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经营的复杂性日趋深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应用目的是促进高职学生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可通过"组建模拟公司、设置公司章程、起草公司文化、设置公司组织架构、模拟公司人员配备、模拟公司经营、激励与考核员工等"一系列"任务式管理活动"的开展,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公司必需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管理公司必需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昊 《教学与管理》2007,(9):151-152
当前,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师方面.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态度蛮横、教学评价欠妥、教学内容枯燥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在教师.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肯定与承认,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简单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换成"培养学习者"的角色,即从单纯的传递知识过渡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独立的学习能力上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史敏红 《成才之路》2011,(23):88-88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学调研后的讲话,给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警示:"中国教育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比较缺乏。""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现行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灌输和强制性教学。学生的内部活动即心理活动、脑内活动,  相似文献   

11.
黄耀星 《广西教育》2014,(34):57-58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关爱,但仍缺乏较强的自控自制能力,班主任需要发挥爱心、榜样、民主、严格管理、表扬与鼓励、班级活动和"三会"的作用,才能教育好学生,管理好班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进行"学生评教"的一些建议,指出"学生评教"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要多样化,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进行课堂评价改革,消除传统评价的弊端,实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入手,分析了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阐述了数据库实践课程职业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三明治"结构的课程考核标准,并提出建立一套包含学生自评、教师主评、企业参评、评价监督四要素在内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林长芝 《中小学电教》2011,(11):121-121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如缺乏积极的参与热情;缺乏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运作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缺乏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缺乏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要求教师将系统的古代语言文字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古代典籍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确立"教为不教"的思想,这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合理组织和正确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把握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自身规律与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读书、指导学生勤于积累资料、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两能"转化成"四能"。在原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的阶段,就是让学生会质疑,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惯的培养,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