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研究是目前课程改革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学生的活动已成为评价一节课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此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外显行为的评价。笔者从神形兼备的学生活动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的尝试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从目前课堂的教学反馈、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容乐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多数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进入问题探究的本质中,使得问题探究有形而无神。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教师在物理学科实施探究教学时,要做到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散文创作越来越走向主体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在这种趋势下,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者在处理主体感受与客观生活内容的关系时,不再囿于追求主客体的融合,形成形神兼备的意境,这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悖离,在具体的散文作品中体现为对生活的“形”的淡化和疏离,即不是把主体感受融于对生活的具体生动的描绘(画面式的描绘),而是主体感受的直接渲泄,从而使散文获得了新的美质。  相似文献   

4.
《青海教育》2008,(6):61-61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代表其特质的教学精神。然而现实中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有表面的形式而无实质的精神: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材料力学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为工程设计及后续课程建立了必要的力学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问题。如何建立构件力学模型的基本“形”与家国、人文、科学等“精神内核”的内在联系,让知识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开展,是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材料力学教学大纲的知识模块体系,本文搭建了一条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网,提出了材料力学“形神兼备”的教学新思路,使材料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丰富,为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校开展了《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以来,小组合作”已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读课文时有合作,讨论问题有合作,指导写字有合作,甚至几分钟的小练笔也有合作……但是,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处理往往进入误区:只具其“形”,而无其“神”。经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思考一:模仿真能秀出精彩吗?在上《礼貌显魅力》一课的时候,无意问看到了一堂2006年省优质课的参评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案,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初中生活中可曾有过不宽容的行为,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写下对同学、朋友或师长的贴心话,并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亲口跟她/他说抱歉;直接走到她/他面前把纸条郑重交给她/他;把纸条放到讲台上,  相似文献   

8.
公式定律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概念的延伸,是解答数学题的理论基础.当下的课堂教学,往往重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推导过程.本文将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探究小学数学公式定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敏燕 《考试周刊》2012,(89):81-82
文章以中学英语教学翻译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循环为说明对象,结合教学实践,从“入”与“出”的材料选择、方法采用和达到的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入”与“出”的循环在中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形动”“心动”“神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三种境界。借助评价,从态度、习惯和价值观入手,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既关注活动的“量与质”,又关注活动的“形与神”,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六个案例阐述了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1.
张铂 《海外英语》2015,(2):36+41
诗歌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难题。译诗之难,难在其内容与形式的不确定性。译诗既要形象地译出原文诗,又要把握其节奏和韵律,锤炼其语言,再现其内在精神和意境。诗歌中"形"与"神"的矛盾如同"鱼"和"熊掌"的关系。该文旨在探讨如何理解诗歌翻译中"形"与"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由此探索怎样才能译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诗歌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难题。译诗之难,难在其内容与形式的不确定性。译诗既要形象地译出原文诗,又要把握其节奏和韵律,锤炼其语言,再现其内在精神和意境。诗歌中“形”与“神”的矛盾如同“鱼”和“熊掌”的关系。该文旨在探讨如何理解诗歌翻译中“形”与“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由此探索怎样才能译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阮志琴 《学子》2012,(9):29-29
一、仿经典语句:让语言更美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值得学生模仿的经典语句。课堂练笔让学生仿写经典语句,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习了"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之后,让学生模仿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相似文献   

14.
胡祥友 《学语文》2004,(6):52-52
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中学,我尝试用“活动”来引导学生乐学语文,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深化“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的过程 ,具体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 .  相似文献   

16.
孙继辉 《生物学教学》2003,28(11):29-29
记得我曾看到一条报道 :在美国某中学生物学课上发生了这样的事 :某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观摩 ,当同学们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 ,由于蚯蚓太滑 ,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 ,费了好大周折。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 ,但整节课学生收获却很大 ,每个学生都亲自感触到了蚯蚓粘滑的体表及蠕动 ,有的同学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是什么味道。这些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很少见到。为什么教师不将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 ?为什么教师不让学习小组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呢 ?假若在实验前我们的教师就将实验用的蚯蚓用解剖盘装好 ,…  相似文献   

17.
【话题背景】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使得教学园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新的教学流派、课堂风格纷纷涌现。一大批名师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大型展示活动中频频作课,他们对课堂教学巧妙构思、亮点迭出和精彩纷呈的激情演绎、匠心独运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梁小兵 《新疆教育》2012,(19):38-38
“形神兼备”有关的理论,中国历代画论里论述很多。其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该书写到:“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即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君形者”(主宰形的)就是指的“神”。对于什么是神?《淮南子》还写道:“令人之所以眭(目深视貌)然能视,管(迷惑)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黑白,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说明古人把“神”和“气”看作支配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生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人追求平静。人也追求波澜。人看惯了湖面的平静,便想去看看大海的波澜。怒涛翻滚的大海喧闹了几天后,人们又盼望着它能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在“五年制师专”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