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写作。"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小学中高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但笔者经过深入课堂教材习作指导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一味地强调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不多,忽视学生的习作兴趣,造成大多数学生挖空心思,勉强应对写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材习作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支点,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引领他们会写、乐写,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习作的现状是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时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创意与想象……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面向学生生活"活水"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宗文菊 《生活教育》2012,(17):47-48
当前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因为比较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疏远了儿童的亲身经历,导致习作言之无物;疏远了儿童亲身经历中的真切感受,导致习作言之无情。我们老师习惯了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追求一些不切学生实际的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习作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真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本色,因此,习作质量提高缓慢就不足为奇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习作教学就亟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儿童世界"中去,这样才能使习作真正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呈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呈现学生生命灵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林少萍 《教师》2011,(4):20-20
纵观当前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经把他们幼小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以习作为苦,常"望文兴叹"或"谈文色变"。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内容,常让教师倒胃口。只有拓展习作的时空,放飞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陈灵爱 《考试周刊》2011,(14):64-64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作文难,作文难,批改作文心就寒。"前者反映了学生对习作的厌烦心理,后者则反映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埋怨情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不容乐观的心态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9.
多元辅助式习作教学利用场景再现、多元评价、软性"逼迫"、阶梯诊断、连锁启发等丰富的形式,在学生习作困难时给予适当的辅助,充分调动其习作积极性,激发儿童形成留心观察、创意想象、深入思考、推敲习作的良好习作习惯。辅助应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和要求而设计。例如在写《瑞雪》时,笔者课前不仅让学生到雪地里去尽情玩耍,  相似文献   

10.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生活化习作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习作"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的宗旨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2.
杨任云 《教师》2011,(36):44-4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发挥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早就呼唤:"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相似文献   

13.
一.生活化习作与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习作"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的宗旨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的习作兴趣,要求教师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习作能力是靠练出来的,光说不练是不能形成的。因此,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习作实践。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采用了开放性习作训练的教学模式。一、材料开放,动态拓宽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刘宏 《考试周刊》2012,(36):41-41
挖掘古诗词中的习作点,不仅可以将古诗词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深厚的内涵,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依托古诗词,将学习古诗词作为习作的"源头之一",让水"活"起来,"灵动"起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言语日趋丰盈,打开学生习作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凡世间万物,其价值不出‘真’的范畴。"学生的习作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由于"分数作文"的干扰,以及教师自身写作素养的欠缺,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生习作指导时,过分地讲究词藻的华丽、布局的灵巧、表达的异化,以期呈现文章的表面繁华,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学生在习作时过多地追求"繁华",从而失去了文章本应该体现的真诚人格、真实自我,以及真心表白。为此,我们应本着"扬善抑恶、去伪存真"的思想,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我,体现真诚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同学的英语写作水平,使大家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我们开辟了"学生习作名师点评"栏目。同学们如果想让自己的英语习作得到名师的点评,请邮寄给我们。老师们如果发现自己学生的优秀习作需推荐的话,请按栏目要求邮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18.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9.
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改实验研究",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七种评改模式,突出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挖掘潜能,达到了"自能改文"的目标。一、教师评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在心理上仍依赖于教师,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将习作教学归纳为"五步曲",从而使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