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猛 《师道》2010,(4):27-27
今天放晚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2.
笑话二则     
一妈妈:“这次考数学,奇奇考了85分,你考了多少分?”孩子:“我比他多一点.”妈妈:“86分吗?”孩子:“不是,是8.5分.”二数学课上,老师在讲一道化简题.讲完以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式子,问:“怎样才能把这道算式前面的符号去掉?”阿广立刻举手回答:“当然是用黑板擦擦掉它.”笑话二则@陈文  相似文献   

3.
黄强 《语文天地》2010,(7):74-75
初三语文试卷上有这么一篇阅读分析——《你遗失了感动吗?》评讲试卷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他们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笔者又问:“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他们零零星星地回答:“没有。”这样笔者如文中的老师一样.心情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4.
2005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中。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开展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青云天 《高中生》2010,(1):63-63
2009年5月.在给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做“压力调适”的演讲时.我问他们:“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男同学问答说:“明年再考。”他紧绷绷的脸一下子松弛下来。  相似文献   

6.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在机房里用课件播放~段关于“硬件组成”的视频,画面停留在电源时,我补充说明有的电源支持休眠功能。这时,有个学生问:“休眠是什么?”我当时差点愣住了,原来,以前我并没讲过“休眠”的关机选项,也没让学生试过电脑“休眠”。  相似文献   

8.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林芝:嗨,听说你下个月也要去迷笛。能够去参加迷笛.我简直太兴奋了。以前我从来没去过任何音乐节。乔:真的吗?你是个“音乐节菜鸟”。 林芝:我想也是。你呢?在家乡的时候你去过吗? 乔:当然,我去过几次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去过两次雷丁音乐节。他们棒极了。  相似文献   

10.
袁朝莲 《母婴世界》2011,(9):138-139
今天.宝宝一见我就兴奋地说:“妈妈.我在幼儿园讲故事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夸我讲得好!”我问:“你讲的什么故事啊?”宝宝答:”小老鼠搬家.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第一次在幼儿园编故事,还大胆地讲出来,真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再讲一遍好么?”  相似文献   

11.
一听说高考搞3+X改革的那会儿,我就兴奋了,当然有点盲目。在此之前,历年考试,我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几乎患了考试恐惧症。突然听说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广东率先实行3+X改革,我激动得想哭,倒是几个优生有点茫然失措。一位优生说“素质教育怎么搞?怎么才算搞好?’我们这些成绩差一点的听了哈哈大笑。“你听说过航模吗?”一个同学问优生。优生摇头。“你看过天文望远镜吗?我问另一个优生,他也摇头。真的;我快乐极了,仿佛是报复了他们似的。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从此,我乐观多了,开始学画画、吉他、…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审题指导 保证正常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经问过不少在高考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你们考试的诀窍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注意审题.”也曾问过一些高考中数学考试的失败者,“你们平时成绩不错,为什么高考没有考好?”他们的回答几乎也都相同:“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的确,在高考这样十分紧张的考试中,对于平时已经进行了认真复习的学生来说,审题决定成败,或者说,成也审题,败也审题,注意审题是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34不能火力侦察就先用脑力侦察 “咋逗法?”李金刚问。“办法我和牛立强合计过.他们能化装整咱们兵不厌诈,咱不敢也还他一下?要不然找你要藏袍干啥。” 郝大刀说.“只是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坂,没地方挠抓他们.这戏该在哪儿演呢!”  相似文献   

14.
当我问他们是否给儿子讲过“身体的权利”时,他们都茫然地摇头,还反问我说:“什么是身体的权利?”这就是他们的盲区。  相似文献   

15.
从教初体验     
还记得一年多以前,在我所参加的新教师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一位与会嘉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年内找到做老师的感觉。”因此.从教的第一年,我一直在叩问自己:我找到做老师的感觉了吗?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老师?  相似文献   

16.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17.
作报告     
总经理作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报告。后来他问写报告的秘书:"怎么回事?我不是说过我只想讲15分钟吗?" “对不起,我打印了4份……”  相似文献   

18.
没事偷着乐     
NO.1美眉:书看多了头痛,你还是给我讲个笑话吧。大虾: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问我“安史之乱”的“安”是谁。NO.2美眉:安禄山啊。大虾:我记不太清楚,还以为是安徒生,结果全班哄堂大笑。NO.3美眉:我也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考填空:“清水出芙蓉,———”大虾:下面一句应该是“天然去雕饰”。●NO.4美眉:谁记得住呵,我填了一句:“乱世出英雄!”大虾:嘿嘿,你够英雄的!NO.5美眉:还记得语文老师讲昭君,说是匈奴左贤王正在看书,昭君进了帐篷,王爷一抬头,大喝一声:beautiful!大虾:结果怎么样?NO.6美眉:…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钱雨 《教师博览》2006,(10):6-7
课前20分钟,我走进了五(四)班的教室。教室的墙壁洁白,阳光正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进来.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我弯腰问站在教室前面的几个孩子:“你们一会儿要上什么课呀?”他们说:“探究课。”“什么是探究课呢?”一个男孩说:“就是查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另一个说:“就是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我问他们最喜欢什么课,男孩不假思索地说:“电脑课。”女孩则说:“音乐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