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有关职业教育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2005年10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将“两课”教学和外语学院职业教育特色相结合,成为外语职业学院“两课”教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反思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提出的。“大职教观”不只意味着建立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更意味着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等特点。发展大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推行"工学结合"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的规律,但没对“工学结合”建立起国家制度并且有力推动它,“工学结合”就没有任何保障;没有国家财力和社会资金作后盾,实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难起动;没有企业萌发社会责任感并承担“工学结合”的使命,“工学结合”仅是一种可能而不可行。必须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立法先行,国家应尽快制定颁布新《职业教育法》,法律条文应明确具体规定企业在“工学结合”教育中的法律义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运动使政府的职业教育职能面临新的背景,政府面临提供者与生产者的角色冲突、政府失灵和“政府——市场”二元对立困境,需重新定位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作用,通过民营化、建立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同时也不可忽视政府适度管制。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为这些方面:第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任务;第二、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第三,以“应用”、“够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第四、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第五、“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六、产教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作为职业教育组成部分的“两课”,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目前职业教育中“两课”所面临的新课题,找准位置,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目标溶入专业培养目标,变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努力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其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程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新的教育方针,它要求培训者从“过程”中引导学习任务、传授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建立以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促使职业学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要求来改革教学内容,引入虚拟化教学等。  相似文献   

8.
农业推广与农业职业教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富教合一”非常必要。在二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推广的“应为”之处在于,为农业推广提供重要阵地、多元的推广方式以及更多的融资渠道;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推广的“难为”之处在于,人们为农服务的观念淡薄、农职院校的能力建设较弱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约束的缺乏。  相似文献   

9.
谈"三农"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及农村职教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从“三农”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举措三方面阐述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特别对“三教统筹”和“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黄骅市职教中心着眼市场需求,实施“订单教育”,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办、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通过引入市场理念,实行开放式办学,解决了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供需矛盾,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更加服务于当地经济;“订单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订单教育”成功地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存在衔接关系的不同教育类型,并由不同类型的院校来承担.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型本科以及职业院校,都统一设置"专业",以"专业"为课程的组织形式,以"专业"实施招生.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建国初期教育领域的全面"苏化"有关,也有世纪之交教育的转型不彻底的因素."专业主义"在客观上容易造成教育类型的趋同.职业教育应考虑取消"专业".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相似文献   

13.
用智力投资观解析教育"高"收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育收费的高低,可从多个角度评价.用智力投资"支出观"、"承受观"和"回报观"解析教育"高"收费,并从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上考察教育收费,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教育收费基本上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居民有承受能力,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部分居民偏高,国家为了这部分贫困大学生也能正常上学,应想方设法让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以Linux网络服务构建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Linux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书证融通"与"课赛融通"相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材相互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围绕新时期课程育人的新要求,在中山大学的整体安排和推进下,聚焦海洋科学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海洋科学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三步走"战略.以海洋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依托,面向专业所有学生,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充分发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国家安全与权益维护""海...  相似文献   

17.
"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当前各类研究社会矛盾或冲突的文献中,有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如"集体抗争"、"维权行动"、"群体性事件"、"社会冲突""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等,而且每一个概念又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子概念。学者们在阐述自己所使用的概念时,往往坚持该概念在内涵或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本身在逻辑或经验意义上有明显的不足,而且这种研究现状,不利于研究者们之间的学术对话或交流。因此,本文在对这些概念进行必要的梳理或评估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基于利益表达的"集体行动"概念,并认为它是契合当前中国情境的研究社会矛盾或冲突的一个统摄性、规范性和学理性概念。  相似文献   

18.
“火”象征“媒介”、“洁净”、“生育”、“生命力”、“群体”、“终结者”;象征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由特定的民俗空间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20.
赵祥云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7-119
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翻译研究是建立在心灵感悟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性。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两大“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带到了十分广阔的文化层面。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