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 四当 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2.
正南宋著名诗人、藏书家尤袤曾对好友杨万里说:"吾所抄书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可见书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更显其重要!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环境的重要。为了培养学生们读书兴趣,我让班级内  相似文献   

3.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  相似文献   

4.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  相似文献   

5.
赖庆沅 《小学生》2008,(Z1):1-1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优美清纯的文字,给心灵带来甘泉般的滋润。隽永雅丽  相似文献   

6.
<正>读书的时光是美妙的。在闲暇的午后,寻一处僻静所在,展开书卷,放松情怀,让心灵游走于文字之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忽然之间,在书中遇见一个新的自己。在我看来,明月清风,良辰佳景,莫过于此。宋人尤袤有云,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虽然达不到饥时当肉、  相似文献   

7.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心灵需要抚慰的时候,置身书的天地无疑是一种放松与休息。读书是快乐的,让心灵在书中憩息吧,因为——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  相似文献   

8.
李耀宗 《大学生》2014,(19):61-61
正数月前,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竟有百余国家蜂举多种活动,竞增"读"热,撼人心脾。倚此背景,我国大学课余阅读也正展新页!本文以"汉语文专业"为例,结合本人学、教体验,为课余阅读建言些须,以助推读书热浪。其一,先读基础。所谓"基础",特指两义:一是底线。"万丈高楼从地起,百般事情由心立。"高校学厦需查验中学之基,反思中学所读,凡"学焉不详"者,重读;当读而未及读者,如《中学语文选析》之类教辅读物,回首补读之。二是心志。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读书,先读"专心致志"四  相似文献   

9.
记得以前我见过一句话,是宋代诗人尤裘谈书的名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这句话讲的就是读书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12.
董建敏 《快乐阅读》2011,(20):117-118
现在的中学生把背诵当包袱,死记硬背,读而不知其意、背而不知其味,不仅名篇背诵不出来,而且连背诵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因此,引导学生读书背诵,强化课内外阅读,这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孔子"博之以文,终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无不强调,既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又要让学生反复背诵,在背诵过程中积累感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3.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本文阐述了诵读的含义及其在文言学习中的作用,结合课堂改革背景,以《孙权劝学》为例设计"四读"课文,为诵读课堂提供三大教学策略:敢于"放"——以读促学、适时"收"——以评促读、"多"与"少"——七分研学,三分后教。一、朗读?朗诵?诵读!关于"诵读",《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下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1]"读"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还包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由于课业重,加之教师缺少必要的引领,对阅读往往缺少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呢?笔者认为,可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阅读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引读,哲思诱趣;导读,授之以渔;共读,互享智慧;评读,创意融融。如此,"四读"联奏,自然可演绎精彩的阅读"妙音"。  相似文献   

15.
笔者真正走进了主题阅读的实验研究,主题阅读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中高段则以"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为重点课型,本文就以文带文课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什么是以文带文;二是以文带文解决的三个问题;三是以文带文课型中的以读代讲;四是以文带文之以读代讲课例评析。  相似文献   

16.
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以读代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以读代讲中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朗读层次的设计与应用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以读代讲课堂中朗读层次的"四读"模式,即初读——读准读顺,感知大意;精读——点拨引导,理解感悟;品读——传递情感,内化语言;诵读——升华感悟,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读文悟道"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关注人文性。笔者以苏教版《伊索寓言》读悟融合为例,来探析阅读四法。一、明确教师的阅读内容,做到"四读"从《伊索寓言》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从"四读"入手,即读课文,读教材,读课标,读教参。《狐狸与葡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19.
课内语文学习法讲究的就是"读问试评"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以"读"为基点,延伸发展,同时在"问试评"的过程中穿插"读",将读深化,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20.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的四个环节,其中当以听力教学居于首位。有关专家统计后得出这样一组数据:在日常交往中,写只占9%,读占16%,说占30%,而听却占了45%,可见"听"是人们语言交际最重要、最广泛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