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自传入我国之后,为汉民族文化汇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由佛经译师们在翻译过程中创造的许多词汇,已与我们的原有词汇水乳交融。在新文化运动之初,鲁迅先生就曾经有意识地在作品中使用佛教词汇,以此来丰富白话文的语言表达。这里我们以课文选篇为例,看一看鲁迅作品中对佛教词汇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词汇”?词,就是词语,汇,就是总汇、总和,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是指一种语言的词语总和,“鲁迅的词汇”“《雷雨》的词汇”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野草》最直接地呈现出真正属于鲁迅自己的极端黑暗、冷酷的内心体验,于是死亡便成了其中的高频词汇。直面死亡,鲁迅主张反抗绝望,并深刻质疑了所谓死亡是人生遁路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野草》最直接地呈现出真正属于鲁迅自己的极端黑暗、冷酷的内心体验,于是死亡便成了其中的高频词汇。直面死亡,鲁迅主张反抗绝望,并深刻质疑了所谓死亡是人生遁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据有关统计,很多优秀作家都有丰厚的词汇积累,鲁迅先生的词汇量在12000左右,莎士比亚15000左右,钱钟书等老一辈作家也有10000左右。这一统计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提高表达的水平,词汇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吃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汇,它总是和鲁迅先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因为是他在<狂人日记>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吃人"问题,更因为它常常被认为是鲁迅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所做出的独特发现和惊人概括;所以,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那里.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无疑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后来写作时字词的择用就有这种影响的痕迹。现对中学教材中几个重要词汇作些考辨。1.绍介《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一句话:“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其中“绍介”一词是日语词汇:意译为“介绍”。有意思的是日文中不仅可以书写为“绍介”,同时发音也近于汉语的“绍介”。鲁迅先生用此词时当是日  相似文献   

8.
从译者主体意识的几个表现形式中选取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文化策略来讨论鲁迅的译作《鼻子》的主体意识在译文文本选择、译介、输出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鲁迅在选择译文文本时主张“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一贯主张“直译”,尤其对于文中的汉字词汇,他都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语字形。鲁迅“宁信而不顺”的主张与他的另一文化主张‘‘拿来主义’’在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词汇一般是指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我们可以说"汉语的词汇"、也可以说"日语的词汇"。另外,也可以把词汇的范围局限得更小一点,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乃至某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如我们可以说"鲁迅的词汇"、"大学生的词汇"、"《源氏物语》的词汇"等等。因此,可以从大的范围也可以从小的范围对词汇进行分类。当我们把对象转向现代日语词汇,会发现现代日语词汇丰富多彩,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同时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日语词汇进行分类。可以从哪些基准对现代日语词汇进行分类就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化的口头语言。鲁迅先生提倡“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歇后语正是在“活人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有生命的词汇”。它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意味盎然,富有哲理,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歇后语的结构比较松散,说出前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求“名”之“实”,对鲁迅来说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揭开“名”下之“实”,二是求得符“实”之“名”,前者寄托着鲁迅的启蒙诉求,后者则更多彰显着鲁迅作为作家的伟大创造力和对汉语表达深刻性的追求,也充分体现出他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个词汇,源于他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文中所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的态度和原则,无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汇在译文中的准确再现对文学翻译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理解的程度.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借<呐喊>的英译分析,提出和总结了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琐忆》一课在评述鲁迅先生的形象时,作者在同一小段文字里连用四个“平易近人”,并没给我们“作者词汇贫乏”或“叙述重复骤啰嗦”之感,这是为什么?现在把那段话引述如下,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的经典学说之一。本文着力研究鲁迅《呐喊》的英译本,探寻杨宪益夫妇所译的《呐喊》中词汇以及句式等是否达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笔者希望可以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为《呐喊》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学生读了八九年书,说话、写文章辞不达意,语汇贫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注意。一般说来,一个阅读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人,他掌握的词语也是比较多的。据说,普希金掌握的词汇有一万二千多个。鲁迅掌握了多少词汇,没见人统计,从他的文章看,就知道他积累的词和成语是多么丰富。建房子要有土木砖石,语言建筑没有词语也是不行的。马克思认为缺乏文法和词语的纯熟运用,“一切作战斗准备的写作即不可能”。毛主席就非常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我国史学著作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汉代文学语言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处于上承先秦,下启中古的特殊历史时期,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司马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分别从民间口语和先秦典籍中汲取了大量的熟语入文,《史记》语言因此别具特色。《史记》熟语数量庞大,有六百余条;类型丰富,包括成语、谚语和俗语等类型;影响深远,很多《史记》熟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词汇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又是一个个词汇依据一定的语法规范组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作品的用词能直接决定其艺术个性和艺术价值。鲁迅是中国现代学巨匠,语言大师,他小说的用词是颇为讲究。颇有个性的。呈现出鲜明简约、准确生动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修辞是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艺术之一,本文从词汇方面对鲁迅作品中一些修辞的维文翻译进行探讨,这些修辞包括仿词、逆序词、借代、拆词、转类、降用,维文翻译用词谨慎、简练,追求形式与意义的对等,也追求语气和情感的一致,体现了译者高超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地,修辞是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性艺术加工.它总是为一定的题旨和情境的需要而产生,同时又为它们服务.它与语音、词汇、语法紧密结合,从形式上更加准确、精炼、生动地表达内容,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达到一种很好的交流.鲁迅作品中,有许多在运用修辞方面都很精当,并一直被奉为研究语言修辞的典范.现以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六篇鲁迅文章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