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新思想、新文化,以及反封建、反神学的蒙昧上,更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上。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研究,特别是对欧洲各国文艺复兴特点和文化载体的研究,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研究,都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代美术的影响的同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对西方影响。有的西方学者称这种影响是,“东方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在184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3.
我国思想学术界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长期流行着一个观点,即认为人文主义者持“人性反对神性”的立场。由于人文主义者的人神关系理论是整个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特就“人性反对神性”一说提出商榷如下。 一 我们不妨先检视一下在国内各种书籍中出现的“人性反对神性”提法。陈小川等人编著的《文艺复兴史纲》是一部颇具特色又较全面的专题教科书。该书认为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决定他们“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①类似说法在众多哲学教科书里亦天经地义般赫然纸上。如全增嘏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写道:“人文主义者用‘人道’来反对‘神道’。”②其他象陈修斋、杨祖陶合编的《欧洲哲学史  相似文献   

4.
埃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是德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素有16世纪的伏尔泰之称。欧洲文艺复兴学者声名当时就溢出国界的,公认前后也就是彼特拉克和埃拉斯莫斯两人。埃拉斯莫斯生于鹿特丹,先是在巴黎攻读神学,后又到英国和意大利,潜心攻读希腊学术,到晚年定居巴赛尔,已是人所瞩目的人文主义一代宗师。除了在艺术上少有发展,埃拉斯莫斯当之无愧是恩格斯所说的那一类极有时代特征的文艺复兴“巨人”。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1564—1616)作为英国乃至整个西欧文艺复兴巨匠以其脍灸人口的戏剧和诗作留传百世,而鲁迅(1891—1936)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以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化复兴的实绩。作为各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的巨人,莎士比亚和鲁迅无论从作品的选材、思想及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方面,皆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色彩,本文试从《铸剑》与《哈姆莱特》的同异现象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6.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长期斗争中,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它是从意大利开始的,这里的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中是最为繁荣而持久。而它就必然会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所产生特点的原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欧洲文艺复兴诞生的摇篮地,具有开创性和先进性。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的故乡,是人文主义思想萌发的土壤。因此,它就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有关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兴起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运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资产阶级要把阻碍它发展的宗教信条以及其他封建观念重新予以估价。为了反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妄说,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资产阶…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存在论是一些思想家们在反对教权制度否定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经历了对人理性的提高和对人自然性的“正名”、升扬阶段后,在文艺复兴中后期形成了从人理性与自然性的交织、互制角度规定人之存在的自然理性论,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全面论证自己存在及其行动的“应当”与“合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可以说是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不仅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还影响了亚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所包含的挑战权威批判精神和理性意识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学,使得五四新文学以决绝的方式来批判封建传统文化,重新关注到人的价值和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权威,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探索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等。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领域为出发点,研究人文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新思想在当时所产生的深远社会意义以及对整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在西欧与中欧许多国家先后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就是以人为重,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反对神权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耶时进步的文艺就是贯彻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莎士比亚就是该时期新文艺的最高峰,《哈姆雷特》就足他中期所写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学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封建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文艺复兴文学对民族语言和现世生活的标举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使之更加关注社会和民生。文艺复兴文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唤起了五四作家们人的意识的觉醒,并使之肯定人性,倡导"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促进了近代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的发展,而且通过肯定人和人生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奠定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类重新认识到了发展体育的意义,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内容,并把体育正式切入了学校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达.芬奇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而且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水平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和掌握现实主义手法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据此回答1—4题。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A.若干城市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业和手工业发达 ,有雄厚的财力C.聚集了众多博学多识的著名学者D.有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风气2.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是A.肯定人的价值 ,注重人性B.提倡个人主义思想C.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D.14至16世纪欧洲的主要思想3.文艺复兴时期 ,提倡“人权”、否定“神权”的社会根源在于A.反对天主教会…  相似文献   

17.
油画名作《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拉斐尔(1483年—1520年)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乌尔宾诺,父亲是一位画家和诗人,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哺育下,形成了他的艺术。拉斐尔只活了37岁便离开了人世,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画了近300幅作品,其中许多成为美术史上的名作。他卓越的绘画才能和在艺术上的光辉成就,使他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列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相似文献   

18.
余英时在相对承认“外缘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采取“内在理路”的分析框架,揭示五四文化运动的传统渊源,实现了五四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特点不同,余英时反对以西方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比附五四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不需要文艺复兴,启蒙之说在中国也是无根的。他一方面肯定五四的价值,一方面对五四的缺点给予无情的批判,主张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在对中西文化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潜心研究,以退而结网的精神重建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哈姆雷特的沉思》节选自《哈姆雷特》。这部戏可说是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的产生与文艺复兴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艺复兴运动是 13至 16世纪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和学术的运动,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而后席卷整个欧洲,极盛于 15世纪到 16世纪。但丁、彼特拉克和仆伽丘是意大利文学的奠基人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莎士比亚 (1564~ 1616)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在这一阶段里,…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几个持不同文化观的知识分子群体:“全盘西化派”主张抛弃传统,使中国文化脱胎换骨;“中体西用派”试图弘扬东方学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新青年》派”则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致力于创造“第三新文明”。他们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