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连接处,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请品读下面几篇有关三峡的文章,感悟三峡的美丽风光。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建造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三峡工程由中国自主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人们经常怀疑,这么大的工程,中国能完成吗?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真的已经达到这种高度了吗?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最后一次坝顶浇筑完成,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0个月。这个消息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并将答案摆在了世界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3.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三峡》是我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山水和四季的景物之美,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6月15日,三峡大坝蓄水一周年。对于重庆市忠县忠州二小的全体师生来说,这一天是历史的临界。百年风雨,高峡平湖,穿过历史的沧桑,崭新的忠州二小伫立在新城的中心,一场以实施优质教育,打造库区教育品牌的战斗打响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三峡人的誓言:让三峡明媚的希望之花在我们的手中绽放。  相似文献   

6.
主题导引:三峡,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诗篇,以表达对它的热爱。这里有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有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三峡之树,郁郁葱葱,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峡之水,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三峡之山,高大巍峨,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观和宝藏。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6月1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开始蓄水,使海内外关注的目光从宜昌越过三峡大坝,投向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三峡移民第一城———重庆市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市)。重庆市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部。周围群山环抱,是一个依托城市为主的丘陵山区。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黄金水道长江自西向东将其分为南北两岸,过境里程83千米。万州自古就是川东、渝东、陕西、黔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以“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闻名海内外,曾与成都、重庆齐名,有“成渝万”之称。翻开历史,万州自北周设万川郡,唐、宋改郡…  相似文献   

8.
老人花甲(注1)那年,取道汉口回川,到了奉节,老人住进了航道站,那是为了与三峡贴得更近些。那儿有一位青年航道工是业余学画的,老人的到来,使他兴奋莫名。老人对他说:“我觉得三峡之美,瞿塘峡之精彩绝伦,都是久看不厌的,不深入到三峡的波涛急流旋涡之中,不能算是真正感悟到了三峡。我明天就坐你的小船去三峡。”青年航道工吃惊于老人的胆魄之大。  相似文献   

9.
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三峡之秋》一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学生回答)那三峡之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答)  相似文献   

10.
老人花甲那年,取道汉口回川,到了奉节,老人住进了航道站,那是为了与三峡贴得更近些.那儿有一位青年航道工是业余学画的,老人的到来,使他兴奋莫名,老人对他说:"我觉得三峡之美,瞿塘峡之精彩绝伦,都是久看不厌的,不深入到三峡的波涛急流旋涡之中,不能算是真正感悟到了三峡.我明天就坐你的小船去三峡."青年航道工吃惊于老人的胆魄之大.  相似文献   

11.
三峡名称最早出自哪里?西晋左思《蜀都赋》里提到:“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冠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峡江的城镇,是在长江水边自然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的古镇,水码头,古街道,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联排的阁楼店居。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写过赞美巴蜀城市青石板路的诗。这是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过程】序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展示课题)。先看三峡简介(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辑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本篇…  相似文献   

13.
【文一】三峡(节选)◎余秋雨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  相似文献   

14.
师: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描山摹水的美文,那富有音乐美的文字尽显了三峡的美好风光。读一读,看哪些字、词、句能表现三峡之美?可用“‘——’写出三峡——美”的句式来阐释理由。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们的古人类高举粗糙的打击石器,进入三峡地区之后,人类的足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三峡。三峡如一个巨人,一手拉着蜀文明,一手牵着楚文明,而将二者联结在一起的是巴文明,使  相似文献   

16.
书讯与诗情     
杨辉隆先生编辑出版“三峡杯”获奖诗集,就凭我这位老搭挡的一片良苦之心,一种感情精神,我无法制止自己不动笔.三峡的雄伟壮丽,远不在她山山水水的本意.大凡古今中外舞文弄墨者,驻足三峡或浏览三峡时,无不神往而潇洒地一展手笔.至于生于斯又长于斯的一群三峡之子,更是骄傲自己拥有这样一片诗的沃土.《情系三峡》收入的所有诗作,都是《三峡诗报》两届“三峡杯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为了这两次大赛,也为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参赛作品,辉隆兄已经是精疲力尽,而这次要将其中优秀者结集成书,我想必定是他又一次呕心沥血了.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素有“天险”之称,而勤劳智慧的古代三峡人民却在这险滩密布、暗礁林立的湍急江流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航道来,创造出丰富绚丽的三峡舟楫文化。古代三峡地区舟楫的起源、演变以及三峡航道的开辟、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三峡舟楫航运的发展既对三峡地区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三峡舟楫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主题的由来 长江三峡,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宝贵资源。在这里,有美妙绝伦的天然之作,有历史悠久的峡江文化,更有相得宜彰的动人故事……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是三峡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三峡孩子的骄傲,了解三峡,是我们每一个三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关心家乡的发展,热爱家乡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经过在班队会上讨论,决定走进神奇而古老的三峡,  相似文献   

19.
干百年来,国破家亡之痛、贬谪失意之愁、亲人离别之绪、边地征战之苦,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古人抒发情感常常借助于一定的物象来传达,猿声就作为一种意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也有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相似文献   

20.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课例设计一、认识三峡,为建构新知作准备1.点击进入“三峡风景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