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甫与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问题,曾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编辑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见仁见智,很是议论了一番。因不是指令性政策问题,自然没有结果。我是比较倾向于编辑学者化的。专家学者的书稿、文章,要经过我们编辑的鉴别选择、编辑加工才能形成有形的精神产品。若编辑没有学者的眼光、专家的水准,能做到沙里淘金、破璞识玉,编出传之久远的文化精品么 ?五四时期的文坛之所以好刊叠现,名作如云,与当时的编辑阵营皆由名流学者组成应是不无关系的。所以,编辑应该学者化,这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编辑专业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们编辑…  相似文献   

2.
编辑应多读点古诗文马斗全有学者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和史是最为重要和珍贵的部分。我以为,所言极是。尤其是诗,对现代文化影响极大。所以,作为刊物编辑,特别是文科刊物编辑,都应该多读点古代诗文。否则,编辑工作中便难免出错,即使编辑甚为认真且影响较好的一...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学者得而兼乎·孟庆远·80年代的某一年,中国吐版工作者协会在峨眉山下的红吐宾馆,召开了一次编辑出版学术讨论会。在一次编辑大组讨论会上,笔者提出了“编辑与学者得而兼乎?”的命题,并阐述了自己战观点:学者十编辑,即学者型编辑,应是编辑奋斗的方向和目...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者化”提倡者的本意也许并没有错——通过研究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这方面的成功例子也可谓不少,中外名人中就可随手举出许多。问题在于要当好一个编辑,首先的和重要的是“编辑化”而不是“学者化”。如果你是一个编辑,且具有学者的本领,但却缺乏编辑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那么能否说你算一位合格的编辑呢?恐怕不能。编辑和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  相似文献   

5.
报纸副刊编辑的工作是一项繁杂而具体的工作。但归结到稿件上,却只有三道工序:一是组稿,二是选稿,三是编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大学问。由此,便涉及编辑自身的水平,换句话说,即基本素质。比如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等。这里,笔者只想就几个具体问题谈点想法。一、学养积累:首先是宽广的知识面,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学识修养。一些资深专家已经呼吁作家编辑走学老化道路,但响应者之声音还不响亮,原因是现实中这样的从业者非学者化的大量存在,当然其中也不乏使…  相似文献   

6.
学者型编辑是一种高层次耦合型人才李继峰要对学者型编辑作出标准界定,首先要弄清学者的含义。学者古代称学士,是对有丰富知识和学问的人的尊称;现代学者一词是指具有高深造诣、在某一领域内有独特建树的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人。学者具备对未知领域的执着追求、渊...  相似文献   

7.
大凡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广博扎实的行业知识,虽然未必都称得上专家学者,但也足可发现并评估学者精神劳作的价值。然而,出色且成功的编辑绝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自鸣得意,他们往往较之一般的编辑别具一种情怀:把学者用心血浸透的创造性学术成果看成是整个民族学术文化生命的一部分,也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不但能发现它的价值,更有必欲将这种价值由学者个体的精神空间拓展为更大社会空间的执著精神。因此,他们与学者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笔墨之缘,而是已介入到学者生命活动中的精神同道,是在更高层次上相知相契的朋友。我在阅读著名现代文学学者王富仁先生的《古老的回声》时发现,他于不经意间道出了该书与编辑之间的一段曲折而意味深长的聚散离合。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因心灵的苦闷暂时中断了现代文学研究,却于中国古代诗词中,找  相似文献   

8.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这种权威作用绝非仅仅是在单纯的职业便利中形成的,更不是编辑与学者之间的私交或利益关系缔结使然,而是更多的有赖于编辑尊重学术创造的职业良知与学者的独立思考之间所达成的心灵默契,也更多的有赖于编辑辨识学术含金量的眼光和敢于推出有学术震撼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争议的学术成果的胆识.于是,学术的创造和超越就不仅仅是学者单方面的努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编辑与学者的共构.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其富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努力中与编辑之间的心灵默契是至为感人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学者心态不是具体工作方法和手段,而是编辑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更深的层次上所反映出来的是编辑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品格。因此我们对编辑学者心态的研究,不是对编辑工作的方法研究,而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心理研究。其目的在于丰富编辑的精神世界,提高编辑...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学者化”的客观需要编辑是否需要“学者化”呢?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从读者方面来看:由于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各个读者层次的水平也相应提高,有些读者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审美情趣有所转移,他们对科技期刊的文化价值和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些要求始终在制约和支配着编辑。从编辑工作的性质来看: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稿件加工整理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1.
学术是文化的根基.编辑担负着积累学术、传承文化的使命,要提高业务水平,必须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学术修养,立志做学者型编辑. 编辑要崇尚学术,力求成为学者 我国历史上的名编辑大多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二人均为大学者,有多部著作行世,他们在校书过程中,创造出“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的古籍校雠方法;明代《永乐大典》的总编解缙、清代《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昀,知识渊博,学问高深,均为当时最著名的学者.近代以来,一些著名编辑也多为大学者,他们在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相似文献   

12.
学者不能涵盖、替代编辑李大星编辑与学者无论在社会角色上还是在文化角色上,都应该是平行对等的身份,不存在谁涵盖谁、谁替代谁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含混不清,编辑出版学科也就无从建立。因为一个学科建立的前提,便是它首先要具有自己独立的异于其他学科的学术体...  相似文献   

13.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语境中,编辑作为一个主体概念,与文化传播息息相关,编辑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探讨编辑如何控制和引导文化进步,以及研判编辑在文化传承中的创造性表现,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现有的研究大多将视域局限在编辑学理论或传播学理论的框架中,本文另辟蹊径,以文化进化为切入点,从觅母理论的研究视角来重新解构和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编辑——学术刊物编辑的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近20年,十分热烈,又分歧很大,笔者所见相关的论文、著作就有数十篇(部),相佐相反的观点,形形式式,不胜枚举,但大多集中在编辑学者化的结果上。大致的争论历程是,先是提出编辑应该是相关专业的学者,后来有人反对,认为编辑就是编辑,学者就是学者,谈编辑学者化是误导,使编辑成为学者,削弱了编辑队伍,后果严重;再后来有人进行调和,认为编辑学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者化研究述评立早一、编辑学者化的适用范围编辑的类型有多种,是不是各种类型的编辑都要学者化呢?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用用于学术理论编辑。张永中认为,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中的“全程策划”理念,要求编辑对选题设想、选题论证、组稿、加工、校对、装帧、印刷规格、定价、初版印数、宣传方式、发行渠道、发行范围和发行方式诸多方面,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这一理念是对出版程序的完整描述,蕴含着较丰富的现代文化产业和现代文明信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史上确有兼编辑、学者、社会活动家或实业家于一身的知名人物,也是中国编辑史上的美谈。“全程策划”理念无疑是深刻的。但是,这一理念对编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又有着一种遮蔽,也就是说,如果用这一理念对编辑职业作文化意义上的考量显得不足:《汉…  相似文献   

18.
时代呼唤学者型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学者型编辑高宗文,陈建国新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期刊的猛增导致了编辑人员的急骤增加,其中固然不乏学者名流,但多数是非学者型的,他们都面临一个优化知识结构、即走学者化道路的问题。编辑的理想素...  相似文献   

19.
一、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文化选择。在编辑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中介来实现的呢?从哲学上来回答,那无疑是编辑实践,也就是编辑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对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收集和整理是编辑活动的滥觞,即编辑活动的起源本身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编辑工作中的拟订选题。  相似文献   

20.
杨晓鸣 《编辑学报》2001,13(2):65-66
编辑活动是编辑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并使精神产品达到增值的文化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一样,编辑活动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编辑活动作为有规律可循的文化活动,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