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与一句舶来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谋而合,如今这句话也已然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式解读。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  相似文献   

2.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作品视界"范围。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个性化解读"并不等于随意解读,它必须根植于文本,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花生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所以我想做花生。” 就这样,一场辩论赛拉开了帷幕。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课堂上小主人的作用,课堂气氛热闹极了。老师也为自己营造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而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 让课程标准走向课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原本不是朝令夕改那么容易。我们既要保持改革的热情,又要有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冷静反思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有些问题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学生分析文章时切入的角度单一,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贴近文本,透过字里行间,与文本对话,并人情入境地体味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唤起生活经验,激起探索欲望,进而多元解读文本,分析文本的内涵意蕴.通过这样的文本细读,学生阅读趋于个性化,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下的阅读课堂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面对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如果陶醉于学生回答的“精妙”,折中于学生解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重心。而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所谓课文情境也就是文本语境,借助文本情境的阅读理解才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体验式阅读。文本是作家生活体验的结晶,因而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读体  相似文献   

12.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阅读期待的巧妙运用,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现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使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从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预设中宽容生成,点石成金这四方面进行探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能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感悟、见解等,让学生在其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激活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只要对生活中的阅读现象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这种阅读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职业、经历、体验、学识、性格、气质等。不同的阅读个性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意向。如有的人会迷上小说、散文,也有的人会喜欢科学、哲学等。就是对同一部著作,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阅读心理就是个性化的阅读心理。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个性,着重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能借得十万枝箭全靠他的神机妙算。…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是一项心灵的活动。由于学生个人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都存在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也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主观色彩更加浓厚,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的同时,又该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独特的新颖见解。这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阅读方式我们称之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使原来一度死气沉沉的课堂泛出春天般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上述论断已经成为当下个性化阅读理论依据。充斥于各语文教学刊物的所谓个性化阅读的课例。却昭示出语文教师对这一论断缺乏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文本解读误区透视文本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文本既包括语言文字构成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上的文章,也包括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都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一味简单地肯定学生的见解。笔者以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则”。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