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伐明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之前,后金军在与明战争中不断取胜,大有马上置明于死地之势。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对明政权仍欲兴兵灭之。天聪元年(1627年)  相似文献   

2.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明代东北地区的汉人主要生活分布在辽东地区,而建州女真自明初开始也逐渐聚集到辽东东部、北部地区,距离辽东汉人聚集区越来越近,满、汉民族间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其结果必然引起女真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为了便于控制新占领地区,将大批的汉人迁往后金之故土,并加强了其民族歧视政策,于是辽宁地区汉民被迫纷纷选择外逃。但随着皇太极即位后,后金政策的修正,以及其对关内人口的掠夺,又使得大批汉民充塞到原女真居住的地区,巩固了后方。所以,明末清初的东北地区呈现人口流入与流出的双向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在明朝末年的女真社会,萨满教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种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及皇太极建设后金政权的过程中,两代统治者对萨满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奠定了有清一代满族萨满教的基本面貌,也是满族萨满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地区建立国家,即大汗位,国名“大金”(又称“后金”),从此,金和明成了不容并存的两个对立政权,它们之间爆发了一连串的战争。明天启六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次年改族名“建州女真”为“满洲”,明崇祯九年(1636年)在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两个封建政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明与金(清)的矛盾和战争,只是由于满、汉两族统治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而引起,并非两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同时,无论满洲贵族还是明统治者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采取了同样的仇视和残酷镇压态度。  相似文献   

6.
松锦之战,是明清之间最后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决战,双方各自投入十多万兵力,经过三年多的浴血争夺,遂以清胜明败而告终,从而为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这次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历史作用谈些粗浅的看法,供教学与研究参考。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登上后金的汗位后,所面临的就是前进,还是倒退的严重考经。为了迅速摆脱困难,尽快实现进得中原的战略总方针,皇太极提出了“讲和与自固二策”,即打起对明“讲和”的旗号,争取时间来解决一系列迫切问题,以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清代开国之初,努尔哈赤在与明朝进行军事较量的主战场之外,在思想舆论上也公开质疑明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努尔哈赤宣扬天命正统观,以证明其反明行动合乎天意,所建政权具有合法性。这一观念对统一女真各部和与明争夺辽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由于其思想观念的僵化也对后金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继努尔哈赤而登基的皇太极,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宣传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皆受天命保佑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得道者天命佑之、失德者天命弃之的正统观,积极奉行德政。皇太极最终完成了后金政权意识形态与儒家思想文化的链接,为其最终获得以"道统"为标志的文化象征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进攻明朝,长驱直指四周无援的孤城宁远(今辽宁兴城)。后金兵步骑蜂拥进攻,万矢齐射城上,但明军凭坚城护卫,11门西洋大炮不停地发射,后金兵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0.
皇太极是满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有作为的皇帝,在其执政的17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本文仅对皇太极在文化习俗上的改革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长。满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继承和保留了女真族的许多传统,随着他们向关内的扩展,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这也是满族得以入主中原并稳定其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太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希望自己的民族进步,吸收学习汉族文化,摒弃本民族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代的习俗。但是,他又担心,吸收汉文化会使本族特有的品格、文化习俗全部丧失,这形成了他在改革满族文化上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11.
1626年(明天启6年,后金天命11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进攻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他全力以赴,大造声势,志在必得。宁远守将袁崇焕以1万多明兵,“凭坚城,用洋炮”,婴城固守,誓与宁远共存亡。宁远之战必然是一场恶仗。但是,开战仅两三天.胜负尚未分晓,努尔哈赤就突然撤兵回沈阳了。于是有人说,努尔哈赤在这次战争中身负重伤,大败而返。这个说法似有道理,但并不是事实。且看宁远之战的大致情况。正月23日,后金军到达宁远城外,离城5里安营扎赛,在城西大道上布阵设防,准备迎击山海关援兵。努尔哈赤以大军压境…  相似文献   

12.
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措施强化其统治,为满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优待并重用满、蒙、汉等民族的知识分子。他加强文化建设,下令完善老满文,使之更便于使用;大力推行教育,规定满洲贵族子弟入学年龄,强制其入学读书,以使其"忠君亲上",提高素质;开科取士,培养官吏;制定"国语骑射"教育政策,以保护本民族文化。他建章立制,教化百姓,严禁赌博,劝导戒烟、戒酒,禁止乱伦婚。他遵守传统,信奉萨满教,以开放的胸怀接纳藏传佛教,同时严厉打击邪教,惩处不法僧侣及巫觋,使新生不久的满洲共同体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1634年外喀尔喀车臣汗致后金天聪皇帝皇太极及蒙古林丹汗遗众的两封信,反映了当时蒙古内部的关系和外喀尔咯车臣汗等人对后金政权的政治态度。由于种种原因,此信在翻译和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颇多的误差,直接影响了其史料价值。文章利用此二信的蒙文原件同满译文、汉译文等多种译文相对照,注释了词语和语法现象,指出了译文同原件之间的异同,并相应作了新译。最后对这两封信的流传情况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神圣准则和重要依据。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在战争的残酷教训中,树立了爱惜民命与积贤为道的政治理念。其与汉人文士的交往,加深了其对儒学的理解和向往。对天道的服膺与努力践求,日益内化为努尔哈赤所遵循的价值规范。皇太极从精神气质上亲近汉文化,倾心委任汉人文士,力图在政治气象上与帝王之业相侔。成为"天下共主"的理想,激励皇太极崇儒兴学,吸取中原文化的殊胜因素。儒学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在清人入关之前,就已经日益取代萨满巫教,成为女真文化的主要祈向。  相似文献   

15.
一公元1618年,满洲族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攻取抚顺、河清二堡,揭开了后金与明朝战争的序幕。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一鼓击败明军的四路围攻,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1621年,后金以锐不可当之势,连下沈阳、辽阳等辽东七十余城。第二年,后金又乘胜进兵,攻取广宁,迫使明兵遁逃入关。从公元1618年到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统帅着八旗劲旅,所向披靡,打得明军一败涂地,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16.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的奠基人,在政权建设的问题上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但他对汉文化的认识尚属肤浅,所推行文化政策重在保存满族习俗,对汉文化的吸收极其有限,而且他对汉民族猜忌重重,以致在晚年对其辖区的汉民采取"逐杀"政策.尽管如此,其吸收汉文化的积极一面深刻地影响了皇太极执政,并为清朝入关后实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其主要成员是女真人,早期来归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也按民族编成牛录分隶于各旗,可以说,八旗从一开始就是个民族联合体。皇太极继位后,形势大有发展,东北的女真族统一了,汉人、蒙古人来归者也日益增多。这时,他没有把原来的八旗扩编成十旗、...  相似文献   

18.
梧桐 《初中生学习》2010,(10):41-41
天命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认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也有考证认为,“天命”只是满洲大汗的尊号,而不是年号,直到努尔哈赤第八子尊号为“天聪”的皇太极决定取天下,才学中原的正统皇朝建国号“清”,并建年号“崇德”。如此一来,“崇德”建元应该是清朝第一个年号。  相似文献   

19.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后金政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农事、安定汉民和督课农耕的重农政策,建立了由八旗"份地"、贵族"托克索"和"编户民"土地构成的封建土地制度,辖区农垦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农耕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后金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清入关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伍弱文 《教学随笔》2011,(11):13-14,41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盛京皇宫和入关后的陪都宫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这是一座没有感伤的宫殿。巍峨的宫宇,建了这么久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似乎隐隐透露着一种称雄天下的霸气。踩着殿宇间沉重的方石,似乎还能感受到从后金到大清时代问鼎中原、横扫大明的渴望在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