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永乐年间官方纂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9部著作中有7部以元代新安经学著作为底本.新安经学著作因徽州、建安发达的刻书业而广泛流布,为“大全”取材提供了可能;而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体例则是“大全”纂修者取材新安经学的根本原因.新安经学的“纂疏”体例中保存有不少古注疏,这一特点遗传到了诸“大全”之中,对后世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张元济为《四部丛刊正编》、《四部丛刊续编》、《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丛书撰有古籍序跋近三百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或阐明学术源流,考定古籍刊刻时代;或感叹国家多难,欲保存国故,内容弘富而多样。吾人可藉群书序跋明瞭张氏整理文献之动机,更得尽窥其文献学之深厚造诣。  相似文献   

3.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二人是浙江定海人,晚清时期的学术名家。二人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地的著述(包括刊印本和手稿)尚有39种,600余万字。这些著述以承传和集成见长,又不乏创识,颇有学术价值。文章对这些著述版本加以整理补充,以期有助于定海黄氏学术及晚清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谢国桢对目录之学有独到的认识,他将目录与学术发展、治史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发人深思。他采用辑录体体例,对明清野史笔记资料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搜集整理,编纂了《增订晚明史籍考》、《清开国史料考》等多部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在数十年中引导和帮助了众多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14-120
清人黄以周等人从南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摘录史文,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今残本《永乐大典》所收录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还残留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未有的史文,凡计四条;亦有今辑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未能收录的条目两条,共计一千余字。黄以周等人在利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时,未能从《永乐大典》里把此部分史文辑出。另外,黄氏亦未把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全部史文摘抄出,还是有所缺漏。经核对两书,发现近有二千五百字左右的遗漏,此部分文字集中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八、卷一二〇,应是黄氏等人之"无心的缺漏"。此部分遗漏的文字,抑或有益于补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  相似文献   

7.
蔡尚思学述     
本书专述蔡氏之学,意在对至今仍健在的老一辈学者蔡尚思的治学方法、态度和精神,以及其学术规模、学术成就做出较为全面概括的论述。作者将蔡氏学术置于  相似文献   

8.
黄永年先生与目录学结缘甚早,并纵贯一生.其目录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将史料学与目录学紧密结合,从史料学角度评价四部群籍,且注意挖掘文献的史料价值,使目录学这门传统学问具有了现代学术视野.其分类虽承用四部分类法,但各部的类属较前人有很多调整,反映了著者的学术识见.在讲授目录学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引,对治文史者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贵州大儒莫友芝,富藏书,精校雠,又精目录版本之学,是清末蜚声全国的版本目录学家.论文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通过对该书成书过程之梳理,著述体例之分析,学术价值之评定,系统考察了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之贡献,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该书白璧微瑕之缺憾.  相似文献   

10.
程程 《兰台世界》2014,(7):123-124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下移、政治下移,随之出现的就是学术下移。学术下移就是打破官守学业的牢笼,形成"百家之学"和"学在四夷"的新教育格局。正是在教育格局改变的过程中,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从笔者早期学术训练、学术成果、学术方法、顾廷龙导师、文字训诂之学的溢出效应等视角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文字训诂之学作为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的基础之学,是历史文献学术研究的根基,体现出古籍整理的专业能力,应在学术研究与古籍整理中秉持长期主义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下移、政治下移,随之出现的就是学术下移。学术下移就是打破官守学业的牢笼,形成"百家之学"和"学在四夷"的新教育格局。正是在教育格局改变的过程中,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四明地区的教育和学术的繁盛局面无疑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和例示。本论文立足于对大量原始文献的钩沉和梳理,试图从社会环境和思想风气的背景出发,对南宋四明地区的教育状况以及学术的形成和发展加以具体而微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姚倩 《图书馆界》2010,(4):1-5,15
根据古代传统学术领域范畴,全面追溯了广西古代经学、史学、宗教、政事、文学等方面的文献概貌,详细研究了广西古代学术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现有典藏情况,提出了开展广西古代学术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思路与可操作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5.
手边拿到一本朋友寄来的<元代文化史>(以下简称<文化史>),由陈高华、张帆、刘晓三位学者合著.元代,包括更早的蒙古时期的研究,虽然从清末民初以来陆续有柯绍忞、王国维、陈垣等前辈大家创为近代专门之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韩儒林、翁独健、周良宵、蔡美彪等学者继其后,但是站在历史科学总的背景来观察,这一领域还是比较冷寂,少有学术力作出现,和汉、唐、宋、明、清等"显学"领域相比尤其如此.学术现状让像我这样"吃元代饭"的人不禁深感不平,但又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中构建了一个浙东阳明学的历史谱系。它与《章氏遗书》中的其他言论一道,证实了章学诚的阳明学倾向。这种倾向,渊源自章学诚家族道墟章氏与阳明学巨子的交往。明末刘宗周与章氏的血缘关系及其本人在阳明学中的重要地位,促成了道墟章氏向阳明学的转变。到了清代,通过邵廷采与章大来等人的交游,嶯山学派由“心性之学”转向“经史之学”的新风气传入道墟章氏,并直接影响了章学诚以史学代理学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酷爱读书,积累了丰富的选书、读书理论.选书区别“买书”与“看书”,再分“正者”与“旁者”,选目或参考韩愈、柳宗元、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或者结合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学”,其根本则在于“守约之道”.“看、读、写、作”的读书四法,“看”为泛读,“读”为精读,“读”又有“高声朗诵”与“密咏恬吟”之别,还当结合“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写、作”即札记与策论,将所读之书深思、贯通.专门的读《汉书》指南,则强调“小学训诂”与“古文辞章”作为基础.其阅读理论背后有汉宋兼采的学术旨归,也是晚清学术思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赵用贤,江苏常熟人,明隆庆、万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他博藏精校图书,编著<赵定宇书目>,对虞山藏书刻书之风有开启之功,保留了一些罕见文献,文章对其学术文献思想做了概述并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说,学术学术,先有术后有学。这首先是因为,学是从术而来的,术是学的基础,是学的对象,而学是术的深化,是术的抽象和提升。有了丈量术,方有后来的算术。新闻学也如此,先有报刊之出版,才有报学、新闻学乃至今天的新闻传播学。其次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学和术是有分工的。梁启超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以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拿新闻学术界和新闻业务界来说,前者的重点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将业界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而后者的责任则是根据和运用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