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的失意     
舒兴庆 《现代语文》2006,(10):95-96
将诗意作为语教学或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和价值的观点,一直得到不少语教师和研究的认可和推崇。持这种观点的人,分别使用两种体:严格的论或散式论。前为语教学诗意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后则是理论章的学变体,目的不仅在于理论,更要以自身的审美价值来证明语教学审美——诗意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18日,为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了强烈震撼和反响,课后,我将自己的语文教育称为“诗意的语文”。嗣后,我在全国小语界正式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的语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是温馨的,语是智慧的,语是诗意的,语是激情的,语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  相似文献   

4.
爱好语的人,免不了做做学梦。最后能圆梦的,寥寥无几,但这并不意味着做错了梦。有梦总是好的.何况又是学之梦。不管是从事哪一种工作.常常有一点学的梦,这样的人生,或许就是有了点诗意。作为语教师,那就更应该多一点学梦的色彩了。曾听一位语教学专家这样说一个不喜欢学和写作的人,是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教师的。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语素质离不开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去年考上了语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我深知这个专业的生命在于教学实践,而我理想中的语教师都是那种以渊博的知识、感情丰腴的语言征服、感动学生的人,而不是那种使语课枯燥乏味瘦骨嶙峋的人。所以,在读研究生期间我一直为某中学代课,一方面是想实践所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曾蓉蓉 《现代语文》2006,(10):77-78
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几乎是一致的:每个人都会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总是对家乡的名胜古迹、轶闻趣事、名土特产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语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乡土信息,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语就在我们身边,将原来枯燥的语知识在生活中重现,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才欲,这也是大语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开放式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乡土旅游资源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语信息,并且是学生身边实在的生活,为学生所思所听所见,  相似文献   

7.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8.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9.
语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但它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课本的信息量不足,呈现内容以平面化为主等都制约着语教学走向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能较好地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我国名的散家和语教育家。作为语教育家,他高扬爱与美的旗帜,以博大的人情怀观照语育人的发展,以求实的精神透视语教学的问题。与时偕行,力求发展,力求实际有用是他语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他主张语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兼重”的全面发展的人,认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理想最终都将落实到社会个体的人格培养上。语教育应首先教会学生学语,学做人。概括说,朱自清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由学习观、教学观、阅读观三个方面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语教学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知识。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学习,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重视情感因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语教育讨论或语教育批评,存在十分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报刊杂志上能发表章并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是那些语教育或语学习的精英,他们是以他们的高起点、高标准俯瞅着语教育,他们的批判或建设性的意见都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而那些默默地耕耘在语教育园地里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语教师,他们不仅要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还要承受看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同仁中精英们的指责和批评,而他们因为不是精英,不是写作高手,没有半点申述的可能,即使有些牢骚也被精英们的“话语霸权”有意或无意地压制下去了。我绝对没有否定精英们为语教育所做的贡献之意,对他们我是充满了敬佩之情的,他们毕竟代表了语教育的明天,代表了语教育的希望。但是今天的现实更需要那些普普通通的语教师(其中有很多恐怕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也难达到阅读的专家、写作的高手的水平)在语教育园地里继续的劳作,没有他们,很难想象我们的语教育将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作为传承中华五千年化的学科,语教学应该具有诗意情怀,应该给学生开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的心灵留存一片诗意的绿洲。尽管新课标一再强调“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所有语教育苦苦探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人提出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卓见高识,但无论哪一观点都没能让人们普遍接受。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当下的教学是否真的有助于学生语水平的提高。我想,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语教学太复杂太“感性”,仅一个语“性质”之争就有千说万论;二是语教学的任何一套理论似乎都还未能现实地解决“少、慢、差、费”的积弊。笔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语教学的苦恼,在这里仅就美学的视角,提出一点关于突破语困境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教参的事     
我从小喜欢读书,但从未喜欢过语课.连带着也从未尊敬过任何一位语教师。但我决非不热爱学,我只是不喜欢当时(1970—1980)的中小学里那种毫无学色彩的语课。相反倒可以说,正因为我太热爱学了,才会对当年的语课产生强烈的失望。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的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的15天里,每天都处于一种“精神大餐”的包裹中。听了数位小语界专家的报告,专家们最前沿的理论和信息,最犀利的观点和见解,强烈地冲击着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语文教学中功利、技术和效率至上等(理性)思维的深刻批判和持续反思,走进重建后的新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一派诗意盎然。在这里,我们观瞻着人文大旗在猎猎长风中高高飘扬,领略着诗情画意在小桥流水里轻轻荡漾……“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所有的思都是诗”,语文的诗意之旅,不正是语文的“回家”之旅吗?实现了对人的终极眷顾,实现了对人类文化的深切体认,实现了对人“诗意栖居”的执著向往,语文以前所未有的感性光辉和诗性魅力向人们发出了召唤。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是生命之声,是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内涵,语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质兼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教学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孟丽 《教育论坛》2004,(3):34-35
语的天地是广阔的,内涵是丰富的,承载语传授任务的课堂应该是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作为教师应该给身处语课堂的学生以美的熏染,以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学殿堂。然而,现在语课堂过多地重视单纯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耳闻目染,把语肢解成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缺乏对语言美的感  相似文献   

20.
水之湄 《初中生》2005,(4M):14-15
初中二年级,我们班新来了一位风度翩翩的语老师,同学都喜欢他,惟独我不喜欢。其实,语老师刚来的时候,我与其他同学一样喜欢他,因为从小喜欢语的我对他更多了一种倾慕。但是,一切都毁于那一堂语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