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探讨了英语助动词 DO的分类与历史发展 ,并运用英语句法理论中的中节理论和特征核查理论对其句法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移位是句法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移位的主要目的是使句子中语类的语法特征得到核查,从而删除其逻辑形式上的不可解特征。英语特殊疑问句因有Wh疑问词引导又叫Wh疑问句。英语Wh疑问句中C的中心语特征为疑问Q,根据指示语-中心语呼应,Wh疑问算子要移位到CP指示语的位置上以核查C的[wh]指示语特征并将其删除。这一操作过程叫做Wh-移位。  相似文献   

3.
姚远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3):110-112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为理论依据,对英语一般疑问句的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英语一般疑问句之所以会产生中心语移位,是因为现代英语中带有疑问语素的C为强语素,它只有加缀于助动词或情态动词这类结构位置高于动词的中心语才能核查自己的特征。通过论证,我们对英语一般疑问句的生成机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检验了最简方案的解释力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4.
该探讨了英语助动词DO的分类与历史发展,并运用英语句法理论中的节理论和特征核查理论对其句法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乔姆斯基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6.
在语段推导理论中,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因此,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由于表示感叹语势的C只具有边缘特征,感叹句不存在助动词移位删除C时态特征的情况。另外,wh-成分不能做感叹句主语是由于wh-成分获得的时态特征移位后得不到删除所致。  相似文献   

7.
乔姆斯基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8.
“连”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型。“连”和其后接成分通过显性句法移位,移到焦点短语的指示语位置,核查其焦点特征,并核查、删除该中心语的焦点特征,即可推导出汉语“连”字句的各种句式。整个过程是通过最简方案框架下的特征核查和语段推导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近期发表了几篇有关语段推导理论的文章,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因此,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另外,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10.
杨琴 《语文知识》2009,(1):90-92
文章考察《周易》助动词有六个,分别对六个助动词的语义功能及句法特征进行了描述.六个助动词有各自的语用特征。认为助动词跟主动词是在同一个基础结构中生成的,在语用上是恰当的。助动词的语义是指向前面的施事者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欲"的虚化历程及其功能用法的研究发现,"欲"基本沿着名词、动词、助动词、黏着语素这样的轨迹发展。在"欲"的虚化过程中,其功能用法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表将来时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形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形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形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构。在句法方面,增元形素,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以允准一个非核心论元,在VP之上投射ApplP。基于语段论的句法推导能够简易地生成汉语各类增元结构的表层句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实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对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进行探析。从形式结构看,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名素+x""动素+x""形素+x"三类,且构词类型相同的词所属词性不一定相同;从意义结构看,语素义与结构义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句式”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语义语法相结合的思想,有助于细化语法规则和词类研究。《荀子》意志的表达、肯定与否定非对称等助动词使用状态显示,先秦时期,助动词的用法已趋稳定,而能愿式的构成则反映了先秦时期助动词运用的实际面貌,是助动词意义和功能研究的可信材料。研究显示,助动词没有一般动词带宾语、可重叠等主要特征,不能够像典型动词那样参与构句,极少作为句子核心,因此,需要和动词相区别。助动词“扶助”动词的功能十分稳定,具有不可替代性,词类的典型成员产生很早,并且应用至今,因而,给助动词独立确定词类地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原型理论、象似性、语法化、主观性等方面讨论了助动词的词性归属和助动词的短语结构问题.认为助动词是典型动词和典型副词的中间状态,但是更接近于动词范畴,又因为助动词大多从普通动词语法化而来,所以应该归为动词的小类.“助动词+动词”结构也应该接近于动宾结构.  相似文献   

16.
助动词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有过很多讨论和探索,各家也提出过自己的一些意见。对于助动词与副词、动词的区别、“助动词 动词(形容词)”结构以及助动词的下位分类、句法结构等语言学界也有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示”在先秦是一个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在清代变成了不自由语素。“示”句法自由度的降低,是它的句法语义变化的结果,经历了从高及物动词向低及物动词演变的过程,动性由强变弱。上古汉语中,“示”是个三价的双及物动词,东汉已由三价动词变成了二价动词。唐代“示”单用的比例大幅下降,单用时受限;到清代,“示”已经发展成了不自由语素。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共有7类副词与助动词连用,以与可能类助动词连用为最。由于语法性质的不同,连用位序以副词在前、助动词在后为主,但语用有所需要时,助动词也可位于副词之前。二者关系随语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有一些"动+名"动词性结构复合词,动素和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动宾关系,但通过动宾关系有间接联系,学界多认为意合、支配,视动素后的名素为旁格宾语。文章立足复合词结构的句法逻辑,从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状中式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等方面,将之确定为状语后置状中式复合词,还原复合词及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逻辑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