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学生以“学而优则仕”、“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目标。可见传统教育首先注重“修身”、“立德”,进而“立功”、“立言”为政治服务。传统教育在统治者“暴力”与“愚民”专制统治下,只能培养出一邦“极容易做奴隶,而且做了奴隶之后,还十分的喜欢”的愚弱的国民来。于是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慨叹“三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历史不外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层面总结苏轼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注重其在贬谪时期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在"立德"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苏轼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所建树,既对前人有所超越,又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获得了无可比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表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将"立德"摆在第一位,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不成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静心思考"学校教育应该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立个人美德,树健全的自然人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发展必须从培养优秀的人才着手。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关注个人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先生一生怀抱救亡图存的报国之志,在新旧转换的动荡时代,紧随时代的脚步,将满腔爱国热情化作点点文字激扬人心,熔铸新民,其所创造的"新民体"既是其作为传统士大夫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的文人自觉,又彰显了其强烈的淑世济世的家国情怀,更是其"吾舌有神笔有鬼"的非凡才华的精彩创造.  相似文献   

5.
杨明  马剑 《宁夏教育》2013,(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作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是所有教育者共同肩负的重大而深远的使命。正如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意味着,高等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下学校里,我们经常听到正义凛然的大道理,见到拼搏奋斗、成功励志的大场面,比如一些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大考前的"誓师大会"等,鲜能听到淡定、平静的演讲。然而,我们教育人是否懂得用心去修炼自己"教平凡"的能力?"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价值追求,可是追求成功、教授成功的方法却又常常落脚在"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9.
<正>《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我们作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做人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从教28年来,我常扪心自问:自己是如何做人、做教师和做学问的?1做人我一直认为,要做一个好老师,首先应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做一个诚实、正直、谦虚、本分的人;就是要  相似文献   

10.
忽然想到     
道德 道德是一味致命的毒药,道德是一项套人的紧箍咒.皇帝的天职是"以德治天下",老师的命运是"为人师表",文人要"立德"、"立功"、"立言"行世.道德是他们先定的命运主题.  相似文献   

11.
“立功”“立言”和“立德”是中国传统伦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立德”是最根本的,“立功”和“立言”以“立德”为基础又体现着“立德”。三者统一,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语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把立德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厚德载物","人无德不正,国无德不兴",这一切都说明了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与维系;历史事实也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兴盛走向衰弱,无不从道德伦常开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德行不够,就谈不上更远的志向报复,正所谓"正己才能服人"。如何才能立德修身呢?很简单,那就要  相似文献   

13.
宋鸿沄 《家长》2022,(3):9-10
立法看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首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国家教育根本任...  相似文献   

14.
<正>"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一、教以载“道”,注重思想品德素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素以“立德、立功、立言”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从来都以“德”为先,且注重“德”与“功”、“言”的统一。尽管“德”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德育的内容不同,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的一些具体内容是不可取的,但重视一个人的精神风范、道德情操是一致的。我们今天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等内容,而其中的一些内  相似文献   

16.
正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被摆在首要位置,可见树立高尚的道德对于"树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正好给出了合理的答案:培养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初步形成阶段,其是非观念较为模糊,缺乏明辨能力,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但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只有抓好  相似文献   

17.
于迎娣 《江苏教育》2014,(11):65-65
在当下学校里,我们经常听到正义凛然的大道理,见到拼搏奋斗、成功励志的大场面,比如一些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大考前的“誓师大会”等,鲜能听到淡定、平静的演讲。然而,我们教育人是否懂得用心去修炼自己“教平凡”的能力?“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价值追求,可是追求成功、教授成功的方法却又常常落脚在“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上。而“修身”、“立德”因为关涉的是个人修养和品性,往往不被纳入教育的范畴,也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和尴尬。冷静反思,这或许和我们学校一味注重“成功教育”、忽视“平凡教育”有关,和我们老师具备超强的“教成功”的能力、却又严重缺乏“教平凡”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在"三不朽"中当列第一。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要采取正面教育与感化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塑造、改变和培养,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宋永忠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需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着手抓起,  相似文献   

19.
<正>王阳明被认为是自明代以来的"圣人",一个做到"三不朽"的人,即"立德、立功、立言"。虽然过去了五百多年,但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并未过时。在人心浮躁的时代,需要有东西让人能静下心来,王阳明心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今天笔者只想谈谈王阳明心学对教育的有益启示。教育应该教人保持做人良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相似文献   

20.
忽然想到     
道德道德是一味致命的毒药,道德是一项套人的紧箍咒。皇帝的天职是"以德治天下",老师的命运是"为人师表",文人要"立德"、"立功"、"立言"行世。道德是他们先定的命运主题。每当看到舞台上的曹操和刘备,心中就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