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成先 《学语文》2005,(6):14-15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奋斗了一生,拼搏了一生,也失望了一生,最后在弥留之际唱出了充满血泪的悲歌《示儿》:  相似文献   

2.
陈国女 《语文知识》2003,(10):47-48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诗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金兵攻陷,徽宗、钦宗相继被虏,北宋王朝灭亡。他随父母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童年。父亲陆宰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士大夫,和主战派交往密切。他的爱国言行,给予幼年的陆游以深刻的影响。中年时期,陆游前后共九年参加军旅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由于他坚决主张抗金,政治上  相似文献   

3.
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能独立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正是学生把书"读进去"的一种标志,也正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下面以<示儿>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的现象、评析及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学古诗时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 ,巧妙地设计一些练习 ,让学生思考后完成 ,帮助他们完整地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如有位教师在教《示儿》一诗时 ,设计了这样的填写练习 (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 :作者的遗憾是 (死去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 (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 (王师北定中原 )。作者的遗嘱是 (告乃翁 )。要完成上面的作业 ,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训练设计 ,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体会陆游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示儿》训练设计$安徽歙县长标中心小学@王政善…  相似文献   

5.
环节一 [前]一、导入(略)二、读“遗嘱”要求:放声读两遍,然后轻声读,想想诗意。再出声朗读,注意语调、语速、重音等。尝试读出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提示课题(略)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略)  相似文献   

7.
8.
《示儿》教学伊始。 课件出示: 低沉悲伤的乐曲响起…… 画面:在昏黄暗淡的烛光下,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神情忧伤的老人艰难地靠在床上。地上,跪着一位泪流满面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9.
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正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标志.也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下面就以《示儿》教学为例,谈谈什么是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相似文献   

10.
《履斋示儿编》为宋代笔记,由于产生年代久远,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版本。文章主要以年代为顺序对《履斋示儿编》的版本和著录情况进行考述,并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其作者以及书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案例回顾] 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铁杵成针》的教学,可通过文本细读,实现深层理解。具体路径是:抓住“磨针溪”,读懂教化的价值;关注“读书”,理解文言字词的古今异义;探究“磨杵”,感知夸张的表达效果;放大“问之”,培养文言语感;追问“太白”,了解古代的人名文化。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花开花落为哪般》是湘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的第一课。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在学习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之后,探讨植物花开花落为哪般,让学生明确植物繁殖的奥秘。这一课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的有关知识作铺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相关课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神话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建议:从神话作品出发,解读故事背后的寓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致力于想象力培养;在文本品读中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结合神话的语言特点,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设想】屈原祠中有一副对联一直流传至今"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纪念屈原对联中的一副精品,表现了世人对屈原高尚品节的尊敬和纪念。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让后人无限景仰。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时,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诞生了。作品切中时代要害,成为唤醒民众斩杀黑暗迂腐的一把长剑。这样一部经典作品被节选入语文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相似文献   

17.
以《斑羚飞渡》为例,研究基于文本个性的小说教学,指出小说教学一要从文本个性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达到对作品主题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单篇文本,即使是单元教学,也是单元中的单篇文本。单篇文本的教学,应实践“多阅读策略教学”,教学生同时运用多个阅读策略解读课文,实现文本意义理解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以《西门豹治邺》一课为例,“多阅读策略教学”实践思路是:唤醒学生已知的多阅读策略,指引学生使用多阅读策略,启发学生巩固多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