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纹是龙文化的具体化。在中国古代,龙纹不断发展,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帝王御用,龙纹逐渐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专制统治的不断深化,龙纹成为帝王专用的趋势愈发明显。从金代开始朝廷颁布诏令限制民间对龙纹的使用,这一做法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而且法网愈来愈趋向严密。在律令严苛的同时,僭用龙纹的逾制现象却并未停止,这反映出龙纹禁令的不适宜。近代以后民主取代君主,龙纹的限制令已告终结,大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2019年国内学界对中华龙文化的研究呈现出"炽热"的态势,研究主题多集中在龙纹的发展演变及其应用,古代典籍中的龙与龙文化,多民族视阈下的龙文化,龙的词汇、符号与形象,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新时代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此外,在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较以往亦有较大扩展。在今后的龙文化研究工作中,仍需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理念和成就,拓展龙文化的研究视野。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西方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深化龙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龙纹镜是中国古代青铜镜的一大类型,也是华夏文明中龙文化的载体。龙纹镜出现流行于战国时期,自战国至两汉,是铜镜龙纹饰的图案化阶段;而唐、宋以降,则是铜镜龙纹饰的写实阶段。在夙有“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龙文化曾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的构成部分。今天,反顾这些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龙镜纹饰,仍会给我们以多元的文化憬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天地的使者和王权的象征,也是民间喜爱的瑞兽。作为龙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龙纹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吉祥纹饰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栗园围香火龙是源于军事的宗族式民俗,现已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客家人情感,增进海内外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云南哀牢山区仅有的4万人口的彝族支系花腰彝创造了绚烂多彩、独具风格的花腰彝文化,花腰祭龙节就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本文阐述了祭龙文化,分析了祭龙民俗的旅游价值,并提出应从四个方面对祭龙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采用节庆活动的模式;树立花腰舞龙品牌,打造海菜腔、烟盒舞原生态歌舞名片;与其它习俗结合起来进行旅游开发;开辟一条滇南花腰民俗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8.
以婺文化为特色的八婺区域,衍生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传统体育。以浦江板凳龙、义乌罗汉班、磐安迎大旗、后宅高跷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传承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浓郁的婺州文化精神。八婺区域文化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有待于区域文化活动、旅游品牌开发、地方感情特色培养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跨文化意象扭曲问题,本文通过浅析中西文学作品中"龙"形象不同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为了有效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理解和意象扭曲的障碍,使学生能够正确、充分地把握"龙"在中国的文化内涵,我们提倡在传统对外汉语教学法及调整翻译策略基础上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真正体验中国"龙"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龙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即中华文化。龙文化可以容合易文化之精华;龙文化早于易文化、为易文化提供取象参照,龙文化对易文化的创立者以深刻影响,龙文化的容合、善变、谐天、福生的特质使其对易文化精华的容合没有障碍。  相似文献   

11.
龙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即中华文化。龙文化可以容合易文化之精华;龙文化早于易文化、为易文化提供取象参照,龙文化对易文化的创立者以深刻影响,龙文化的容合、善变、谐天、福生的特质使其对易文化精华的容合没有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从龙舟、舞龙等风俗民俗活动,到与"龙"相关的装饰、服饰、习俗,再到与"龙"有关的各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文物古迹,可以说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比比皆是。中国人对龙的这种执着的图腾崇拜,最初受原始崇拜和后期社会习俗演变的影响很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崇拜还是受其内在无意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和原型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龙文化和龙图腾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很多无意识心理原型,都可以通过对龙的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福建大田板凳龙舞历史悠久,富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板凳龙制作工艺精巧,具备审美价值,龙舞活动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大田板凳龙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传统博物馆展示型静态开发模式以及民俗体验开发模式、节事旅游开发模式及旅游商品开发模式。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开发龙文化旅游是福建大田板凳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有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和由此衍生各种各样的以龙为主体的活动。龙舟竞渡作为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内在的、文化的、精神的内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在传统文化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许多民俗体育与时间紧密联系。民俗体育的时间既是一个时间点也是一个时间过程,折射出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对舞龙文化的时间分析,为舞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理论支撑。1.舞龙的历史源流舞龙在中国人日常的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舞龙文化经过千余年的演绎,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舞龙起源于中国的舞龙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人们用土塑成龙以祭祀秋雨,  相似文献   

16.
刘莉、吴若祯、黄方撰文《浅析早期龙纹的流变及“龙文化圈”的初步形成》指出,我国早期龙纹的演变可以分为i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原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发展应充分发挥民俗体育文化的多元功能;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顺应现代生活方式,迎合大众心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应日趋科学;应加强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吸收传统体育精华,借鉴现代体育成果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琉球王国有500年友好的宗藩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琉球王国已融入中华儒教文化圈,对中国龙文化十分尊崇、认同并谨守。但龙文化的子系统龙舟文化,却在琉球的传播中发生较大变异。龙文化因礼制规范不能随意变动,赛龙舟因其民俗属性,同时满足深层文化结构层面的相吸和相补,进而与异域文化融合。琉球的御岳信仰、祭政体制和稻作文化,成为融合和同化的主要力量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祝兰萍 《学子》2013,(14):124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各个领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伴随物,其魅力在于以绚丽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勾勒出时代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一、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受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强烈地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约定,成为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20.
民间民俗体育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具有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将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正向价值。为推进民俗体育进入中学体育教学,文章提出做好民俗体育活动统计分析与整理,提升中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知与认同,推进民俗体育与体育教学大纲相结合的融合思路;提出强化教师主体地位、营造民俗体育氛围、师生共制民俗体育项目器材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