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合拍武侠片”构成大陆武侠电影的主流,同时也成为当时电影市场上的拳头产品.“合拍武侠片”出现的背后有着两地电影互动的历史背景,其出现不仅使得大陆武侠电影的面貌得以改观,更是引发了娱乐电影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唤起理论界对娱乐电影的新认识.探讨这些影片,或可为我们今后撰写中国电影史提供更多样化的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A4):25-26
胡金铨是港台最著名的新派武侠片导演之一,代表作品主要有《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等。尽管他一生拍摄的影片不多,但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特别是港台武侠电影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通过对其代表作《侠女》的分析研究,从影片民族本位和美学特征等方面管窥台湾新派武侠电影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新龙门客栈》看徐克武侠电影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龙门客栈》是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作为蕴涵着东方民族文化传统与自由侠义精神的武侠电影,影片气势恢宏,意蕴深厚,人物、气度、故事、心理无不透射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文化特质,深具传统特色和民族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4.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1980年,《神秘的大佛》在大陆公映,意味着武侠动作电影在大陆地区销声匿迹了三十多年之后重新回到银幕上,并拉开了1980年代大陆武侠动作电影创作浪潮的序幕。本文尝试从类型借鉴、张扬娱乐意识、探索民族风格以及对传统电影观念的继承与改造等几个维度入手,对这部影片做泛文本(影片本身及其身处的舆论环境)阅读,进而审视和重估这部武侠动作电影的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以期拓展中国电影史的书写空间。  相似文献   

6.
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侠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上较以前的武侠电影都有突破,同时产生了几种变体.<东邪西毒>之后,新武侠电影开始走下坡路.新世纪出现了几部试图挽回武侠电影颓势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其共同特点.在视听语言上有了新的开拓,但是叙事模式并没有创新.  相似文献   

7.
武侠电影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表现形态也几经嬗变,最终使这个概念形成一个“集合”。按照惯例,武侠电影可按打斗的性质和使用武器的种类分为六种,而武侠片的发展也基本沿着这一轨迹在逐步演变。  相似文献   

8.
香港武侠电影是最富观赏性的类型电影之一。在迎合观众的观赏习性的同时,十分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奇观性与民族性的契合点上,促成了香港电影业的繁荣。本文拟从香港武侠电影主题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呈现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武侠》,借男主角唐龙身份的几次变更,展现了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存在的三个平行系统:以血缘维系的宗族社会、以法理为准的法治社会、以暴力为王的江湖社会。影片解释了三个系统的生存法则与道德准绳,并体现了对法治社会的思考、对江湖社会的反思,为香港武侠电影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瑾 《现代语文》2007,(6):63-64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类型影片,黄飞鸿系列影片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系列影片在不同时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采用的叙事模式,包含的主题思想,来探究武侠电影包含的多元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新武侠电影首先改观了武侠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武术的风格化呈现画面构图的精致考究以及冷兵器的千变万化、光彩炫日。在发挥视觉化奇观的同时,新武侠电影在内在美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武”不再有崇高的价值意义;解构了传统的侠义精神;人物遭受着精神创伤,迷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2.
李连杰 李连杰曾是中国五届武术全能冠军,这个纪录至今尚无人打破。1982年,19岁的李连杰拍摄的《少林寺》红遍中国,甚至在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引起巨大轰动,随后李连杰又先后拍了《南北少林》、《少林小子》等武侠片。进军香港后他拍摄的《黄飞鸿》系列影片和《方世玉》系列影片以及《太极张三丰》、《洪熙官》等古装武侠片不仅获得票...  相似文献   

13.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东方武侠传奇:张艺谋跨界出征的悲壮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挑战,张艺谋采取了“以大搏大”、跨界出征的策略,先后打造了武侠巨片《英雄》和《十面埋伏》。他调用了中国武侠经典深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种独具东方文化神秘性和壮美感的“武侠巨片”类型,为中国电影打通了一条“外向化”的产业渠道,实现了出击全球主流市场的产业目标。张艺谋在武侠片的类型化和艺术家的风格化之间的徘徊,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和在武侠片审美成色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方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的艺术性塑造,即:以宣扬武术文化为影片主题、利用真实功夫展示武术魅力、选用动作明星演绎历史"明星"、借助电影技术增强动作效果;继而分析总结了武侠电影的整体价值: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加速中国武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电影产业和武术产业的共同发展,是宣传中华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旨在引导观众从不同视角欣赏和理解武侠电影,同时也希望对发展和普及中华武术运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电影《智取威虎山3D》融合好莱坞商业元素、武侠片精髓及时下流行元素,成就了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的转变。相比前文本,影片淡化了旧人物刻画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了其辨识度与趣味性;新人物的加入,则在丰富影片情感因子的同时升华了影片主题。但影片过度渲染场面的壮观,又使得人物在性格化塑造上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徐浩峰已顺利推出其编导的三部武侠动作电影,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由《倭寇的踪迹》与《师父》可见其开拓出华语武侠片新式创作道路。其电影制作严谨,完成度高,融合武侠与文艺类型,意义丰富,蕴含巨大审美潜能。《箭士柳白猿》的发行成绩不如《师父》,其文艺性对白影响观众接受。期待徐浩峰成功建构独特的武侠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