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认知心理学关注现实性的认知现象,强调心理学现象只能在"与境"中被理解;网络游戏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网络游戏中的学习环境设计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识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被引入认知领域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认知属性作了分析:隐喻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思维形式,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隐喻的三种理论阐述了隐喻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隐喻作用于感知觉、思维、想象,影响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11,(1):128-129
情景教学法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并盛行于英国.7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为我国外语界所了解。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角度,以情蒂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克拉申的理解性输入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优化教学策略,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核心的心理学,它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活动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并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它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它的正式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多种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也是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心理学家长期研究成果的结晶。现代认知心理学一出现就立即得到异乎寻常的迅猛发展,它以其全新的理论观点、研究范式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学的面貌,给许多心理学分支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相似文献   

6.
当代人格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格心理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人格研究范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生物学研究范式关注遗传和进化的作用以及生物学在人格发展中的贡献;文化研究范式以多元文化观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关系;特质范式重视大五模型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社会认知范式强调影响个体行为的认知、动机和目标变量,完善了以社会认知观点为基础的自我理论。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可谓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根源于哲学,一直被应用于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相似文献   

8.
正早期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身体就像电脑的硬件,而我们的大脑所进行的活动,即认知活动,就像电脑的软件,它相对独立,不会受到身体的影响。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身体与大脑的互动非常频繁,比如说抬头挺胸会让我们感到更加自信,做出微笑的动作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有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即"具身认知研究"——主要是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和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具体身体对外界的感知,身体的生理结构、活动方式、现时状态以及身体的感知运动经验,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诠释。  相似文献   

9.
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因此,对翻译的研究必须对译者在翻译时是怎样思考、思考什么、怎样组织安排信息以及怎样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认知分析.本文主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建构翻译认知心理学,并概述了翻译认知心理学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具身认知因过于强调认知对身体的物理属性、身体经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依赖,致使其饱受质疑且发展受阻。具身认知的发展关键在于在认知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明确以及认知范围的界定。为此,本文从复杂性理论角度指出具身认知观点存在的机械还原论倾向,并依据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分析具身认知和离身认知在具有自组织性的认知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还进一步地从哲学角度辨析了二者的不可分关系。本文主张具身认知的发展应着眼于其认知内容、范围的具体化、明确化,并且关注具身认知与非具身性认知的联合关系;在认知任务实验中应区分具身认知和非具身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