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复杂的特性促使电影研究必然呈现为多学科、多视角的趋势.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研究电影,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电影批评也构成了现注电影的独特视角.而蒙古族电影一向以浓郁的民俗色彩见长,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以塞夫、麦丽丝、宁才、哈斯朝鲁等为代表的蒙古族导演创作的多部优秀影片,以地域特色鲜明的画面造型...  相似文献   

2.
电影的造型元素像"形象符号"一样为观众传达着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电影的直观性使我们很容易明白画面的外延,但只有接触到画面的内涵部分,才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境界。蒙古族题材电影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道德理论观念,在电影的造型元素上均显示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蒙古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的光影、色彩、声音进行分析,进而和阐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并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人物形象、创作题材、视听影像和民族电影等四个方面,对蒙古族电影的文化走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进而指明了蒙古族电影发展的基本出路。以期获得他族的广泛认可,进而自立于世界民族电影之林。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民族心理在民族发展中不容忽视;民族教育心理在民族教育实施中不容忽视。两之间,前是共性,后带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要利用新疆蒙古族民族心理共性的优势,针对受教育的不同心理因素开展双语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原本生活在北方草原的蒙古族,由于战争、驻军、迁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南迁,至今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仍有一支蒙古人,顽强地保持了对蒙古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与其对蒙古族身份的选择、民族政策下的利益诉求及与周边民族的互动息息相关,正是在民族政策的引导下实现了一系列的蒙古族文化再造,进而产生了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6.
将女性的品质性格与水的特质和内涵相融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审美心理。而新世纪蒙古族电影中众多博爱宽容、又不乏刚毅坚忍的女性形象,其精神品质也完全可与水之特征品性相融。她们水亦如草原的血液般绵延不绝、润物无声地滋润养育着辽阔的草原,给予草原上一切生命以爱的源泉。她们抚慰着草原男人的心灵,更以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品质影响着一代代草原儿女,为之树立了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春风化雨般给予了草原儿女精神的教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散文这一概念含混不清,时至今日,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依然扑朔迷离,一是无法将其与非文学散文区分,一是无法与小说、诗歌区分。要真正认识散文,必须在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其基本功能和具体功能入手,重新审视、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蒙古族仅对本民族生存所处的地域有较强的认同感,其后随着国家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影响,他们才逐渐产生民族认同感。在对云南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调查中发现,其村的蒙古族的身份意识在蒙古族和汉族之间游移,具有模糊性和两重性的特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对蒙古族身份的认同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刺激了蒙古族的民族认同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蒙古族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草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等,相继活动在这块土地上,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末著名的蒙古史学者沈曾植经过对鲜卑和豪语的比较研究,得出“蒙古语和鲜卑语相去无几”的结论。可见鲜卓、契丹、室韦、蒙古都属于东胡这一族系的,这就证明了蒙古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孙雪江 《考试周刊》2014,(71):29-29
清代,满族统治者把对蒙古族的政策置于建立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地位,而对身处漠南蒙古的赤峰地区实行恩威并用、怀柔为主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12.
高等院校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民族地区工科院校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努力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女性禁忌是世界许多民族中存在的习俗,特别在狩猎、游牧民族中尤为明显。蒙古族当中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女性禁忌,通过抽象出祖先崇拜的各个侧面以及其他领域的女性禁忌的共通性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女性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由于女性的不洁,而是为避免死者灵魂可能带来的危害即女性保护。这一习俗反映了蒙古族祖先崇拜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幼儿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少数民族音乐价值观的失落;课程设置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脱离;蒙古族民族音乐师资及相关教材、音像资料缺乏等。对此,蒙古族地区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蒙古族民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饮食器具是蒙古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饮食民俗为基础 ,其文化观念及美学体系属于精神实用类。作为器具艺术 ,它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以狩猎为生的蒙古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狩猎习俗及狩猎观念.蒙古族人注重仪式,仪式在狩猎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狩猎前、狩猎中、狩猎后的仪式及猎物分配等丰富多彩的狩猎仪式及禁忌,充分体现了猎民的狩猎习俗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族文化也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特点。本文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舞蹈、宗教与蒙古舞蹈、蒙古族舞蹈的地区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蒙餐这一概念它不光指的是蒙古族人民长期食用制做的这些食物品种,还应包括在广大内蒙古地区,长期与蒙古族人民共同生活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以及其它民族所创造出的美食,甚至也包括内蒙古与之接壤的外蒙古、东北等相邻地区省市的带有蒙古族风味特色的菜品.本文就是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东汉戴良的《失父零丁》早于张衡的《思玄赋》,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哪首诗为首篇完整七言诗的分歧,源于诗歌界定的分歧。笔者认为,诗有雅俗之分,高低之分,无论高雅或低俗,凡合于诗者皆为诗,将诗歌界定得过于狭窄,必定难以解释古今中外的浩如烟海的诗歌现象,必引起概念的混乱,不利于诗歌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传统图形反映了民族与地域文化,折射出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符号所指的内涵.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分析蒙古族传统图形语言,通过对蒙古族部分具有代表性符号的解读,揭示符号的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