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新近一轮的课程改革,业已初步确立起国家、地方①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反之,其他方面的课程改革从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也获益良多。本文试图通过检视这种课程管理体制的性质,及其所际遇的主要问题,以回答这种体制怎样才能更为有效的问题。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一种怎样的体制?较之原先的中央集权体制,现在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是一种分权的体制,但分权在不同语境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一种体制需要具体考察它在集权与分权构成的连续体上处于何种位置,即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如何。准确把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性质,对于更…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经历了集权与分权的钟摆现象后,探索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但在新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申,如何把握好分权的尺度,是一个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金云  杨阳 《天中学刊》2011,26(3):132-135
黄淮学院课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程管理意识薄弱,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考试制度制约着课程管理的落实,学校缺乏课程管理运行良好的氛围。针对存在的问题,黄淮学院应从三级课程设置的权限、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保证与支持、课程的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建构课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课程管理主要在学校管理学中讨论,基本没有纳入到课程论研究的范畴。但是,从学生视角审视,高校课程管理更是一种课程。  相似文献   

8.
王金云  杨阳 《天中学刊》2011,(2):132-135
黄淮学院课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程管理意识薄弱,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考试制度制约着课程管理的落实,学校缺乏课程管理运行良好的氛围。针对存在的问题,黄淮学院应从三级课程设置的权限、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的保证与支持、课程的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建构课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论》2008,(3):90-9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自上而下的单一课程决策模式业已打破,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求高校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管理,保证课程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的,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发展。本文以管理者的角度,从学校课程管理的层面,对高校课程管理与课程、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及课程管理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课程管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走向。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学分制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更为丰富的选课制为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科和专业的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课程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对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探讨了课程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实施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走向.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学分制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更为丰富的选课制为基础.课程是学科和专业的组织细胞,因此,加强课程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对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课程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确立起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这种体制试图通过明确三级课程行政管理主体的权责,来统筹多种改革角色的力量,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为了后面行的方便,笔根据现有的课程管  相似文献   

13.
1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结合国情,借鉴域外经验,进行多方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回顾40年改革历程,其间集聚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课程权力在国家、地方及学校间保持动态平衡;在课程领导和课程管理作用下,满足各方的多样需求,提升其课程意识与能力;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与组织机构,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与能力,课程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现代高校课程管理体制历史演化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课程管理是高校课程与教学领域亟待开拓的领域,高校课程管理体制是其中重要的问题。文章描述、分析了从清末至今各时期的高校课程管理体制,为当前更好地理解我国的高校课程管理体制.并为构建良好的高校课程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改对课程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审视课程管理现状的局限与缺失,整体构建与实施学校的课枉与教学体系,以发挥和发展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管理的特点内在地决定了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重要前提.学校课程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情境的多变性、管理方法的生成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管理关系的伦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等特点,要求学校课程管理应坚持专业性原则、分权原则和协调合作原则.召开课程委员会会议、进行课题研讨学习、开展调查访问和日常观察等正是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要求和原则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管理存在课程管理意识淡漠、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课程管理手段单一、课程管理辐射范围有限以及课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制订高校课程管理法,建立与变更高校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管理理论研究,做好课程管理先导性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高校课程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提高课程管理效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从“共同课程”向“共有课程”的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责的分配变化,而且也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价值择取的深刻变革。全面把握和自觉实践新的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意义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