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态度隐喻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包括态度、介入、级差三个子系统。本文以态度子系统为基础,从词汇隐喻、上下文语境、连接性附加语三方面讨论了态度的间接实现方式———态度隐喻。态度隐喻关注在某种句式或上下文语境中,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表达态度的功能,不涉及词汇语法层内部的跨范畴映射。  相似文献   

2.
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对培智学校教师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够理解或偏见,甚至有拒绝、隔离的倾向.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着差异性,总体上而言,40岁以下的年龄组,更倾向于支持随班就读.不同职称的教师态度在个别分测验的结果上也存在差异.学历、性别、参加培训与否与他们的态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育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因此,发展学生情感态度是新课改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审美态度     
《阅读与鉴赏》2002,(11):18-18
审美态度被认为是体验或观照对象的一种特殊方式。据说这种态度独立于任何与实用性、经济价值、道德判断或特殊个人情绪有关的动机之外,它关心的只是“为自身的原因”来体验对象。具体来说,欣赏的状态是一种纯然超脱的状态,没有任何针时对象的欲念。审美态度也可以视为超越经验现实一般理解之上的非同寻常的升华插曲,或简单地看作是一种高度受动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对对象的感知比起我们所具有的其他欲念和动机更加自由不拘。所以,“无功利的”这个术语常常用于这样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5.
在品德教育中,教师把社会道德规范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取决于他们对集体(整个学校或班级)、对教师的态度或已经形成的态度定势。 定势是由先前心理活动的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人们形成了某种定势,它将在随后的有关事物的反映中发挥一定的影响。态度定势指的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不自觉而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如好感或厌恶、赞同或反对,重视或轻蔑等等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态度定势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在社会行为调节方面起积极作用的良好的定势,消极的态度定势则是在社会行为调节方面起消极作用的不良的定势。后者是学生品德发展中的障碍,使得他们对教师的正确教导与正当要求采取漠视或抗拒的态度。 态度定势一般是在反覆的活动中形成的。例如,学生看了一些侠义小说或影视之后,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认为指出同学的缺点和不良行  相似文献   

6.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旅游者的某种态度一旦形成,就产生行为方式的偏爱或意图,某种或另一种类型的社会因素,又对这种偏爱或意图是否实际导致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改变人们的旅游态度可以从更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盲校/盲聋哑学校教师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解盲校、盲聋哑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本研究对盲校、盲聋哑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够理解或偏见,甚至存在对残疾人拒绝、隔离的倾向。参加培训与否、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等都是影响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的重要因素。教师所教科目、任教年级与他们的态度关系不大。教师的性别、年龄、职务、职称等对个别分测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在社会中使用,社会的各种因素不能不对语言产生各种影响,社会中使用语言的人们会对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或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文章对语言态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考查考生是否了解作者或文章中某人的观点与态度,要求考生能够辨别文章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引用了他人的观点,哪些是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直截了当地提出,有时却隐含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10.
周广生 《成才之路》2011,(25):6-M0003
人生在世,工作或事业能不能取得成果,有没有积极的态度非常关键。对自己工作或事业是持积极的态度还是持消极的态度,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谓是:积极的态度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态度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要在主观上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经常要涉及到如何改变学生态度的问题。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对事物、对他人作出定向选择,并表现在行为上。例如,一个对学校规章制度抱  相似文献   

12.
宋随 《快乐阅读》2011,(5):58-59
英语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专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语言学习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英语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都是从正面描述的学生应该具备或应该形成的情感态度。当然,在实际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3.
考点指津1.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喜爱什么,或厌恶什么,或提倡什么,或否定什么。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对作者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准确地从中找出这种观点态度。(2)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够通  相似文献   

14.
名流态度     
moy  李小飞 《当代电大》2006,(12):52-53
Attitude(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对待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如此。正确的态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心理暗示,会使你在社交生活中自信自如、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相似文献   

15.
隐喻可以表达态度,或抒发情感或判断品性或鉴赏事物。评价理论认为隐喻式的体现属于态度意义体现方式中的激引。隐喻实例分析表明可以依据隐喻中是否含有评价性词汇将激引式体现继续分为显性激引和隐性激引两种。同时,根据评价词汇在隐喻中的位置,可以将显性激引分为本体式、喻体式、喻底式和框架式显性激引;根据隐喻中喻体辞态度意义的明晰程度将隐性激引分为暗态式和中性式。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提出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十多年的英语教学,我也悟出一个道理: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态度、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对待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传播过程中,人们对科学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持有态度的强烈与否会直接影响着科学传播的效果,但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群体形成的对科学的态度是如何影响社会精神文化的诸方面的?社会道德意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伦理内核。研究科学传播中不同群体对科学的态度与其社会道德意识的关系,对探索科学进步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一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择了1100名农民工为样本,调查了该群体对科学的态度及其与道德意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的社会态度是青少年对社会现象或事务所持有的评价与内在的行为倾向,其内在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态度包括核心态度、非基本态度和边缘态度等,核心态度决定着其他态度子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态度结构具有结构性、社会性、复杂性以及功能抗变性等特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暴风骤雨时期,从青少年的爱情态度、职业规划态度和自我和谐态度分析青少年的社会态度,分析影响青少年社会态度结构的各种因素,能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态度的魔力     
态度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会在人与人与人之间产生神奇的力量。在一场人际关系的演讲中,主讲者与听众热烈讨论商场店员让大家受气的情形;由于发言踊跃,许多人提出切身经验为案例,一同分享处理的方式。这时,一位女士发言说:我并不会责怪那些可怜的店员,有时顾客对他们也不见得很客气、很尊重。我自己有一套不错的方法,因而得以享受他们最亲切的服务,让他们都对我很好。处理事情时,我们常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评判标准,若对方的态度不合我意,则认为错在对方,往往忘记检讨自我,或想办法改善这种因缘。故事中的女士,说她在面对店员的不好态度时,…  相似文献   

20.
论生育态度     
论生育态度张义泉,刘景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不能不受自己的态度所影响,人的生育行为也是如此。运用态度理论去探究人类的生育行为,客观分析生育态度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