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87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们中国出版工作者代表团一行6人对英国出版界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访问。在此期间,我们访问了10多家出版社(公司),接触了英国出版界各方面的人士100多人。我们感到,英国  相似文献   

2.
从1987年以后,台湾许多同胞回大陆探亲访问,于是我们与台湾出版界的朋友经常在北京见面,但大陆出版界极少有人访问台湾,因此我们这次在海峡彼岸相见,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大陆出版界代表团一行12人,从5月5日到15日,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接触了台湾一些有影响的与大陆出版界合作较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出版界为书评业提供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图书,并使它成为书评业繁荣兴旺的保障。我国出版界是我国发展书评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美国出版界则是客观上促进书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两国出版界与书评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出版界在开展书评活动中的成就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完善出版界与书评业的关系。1.美国出版界开展书评现状概观①创办刊物,美国出版界自办了一些刊物来刊登评论,这些刊物即书业书评刊物,是专门为出版界服务的,这类书评出版物往往倍受出版商、书商的欢迎。它们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应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和意大利Scaler,集团邀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率领上海出版设计代表团前往德国莱比锡参加"2004年世界最美的书"授奖仪式,开访问考察德国和意大利的图书文化.这是中国内地出版界第一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的展示和授奖活动,也是中国内地出版界第一次参加莱比锡书展,第一次与德国和意大利的书籍艺术家密切接触.笔者随行记录下诸如感悟: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演艺界素以“人缘好”著称的“牛哥”牛群,正式出任现代出版社副社长。7月10日下午1点,牛群与出版社员工正式见了面。 牛群与出版界的渊源可追溯到1997年的“牛眼看家”摄影展,由于摄影作品的原因,他和出版界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而真正涉入出版界,应该是从其主编《名  相似文献   

6.
记者 (以下简称记 ) :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祥地。近年来上海的出版改革工作也颇为引人注目 ,但作为当前出版中心的北京 ,对上海出版界 ,特别是对大学出版界的情况了解似乎很少。您是到社长访谈录栏目做客的第一位来自上海的社长 ,能否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出版界的概况。庄智象 (以下简称庄 ) :上海出版界工作的特点是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与中央保持一致 ;发展稳健 ,管理力度较大。但在大规模的改革和大范围的创新方面考虑相对较少。我们当前比较关心的是出版环境的保护问题 ,包括外部的盗版问题、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我们比较强…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六月间,中国出版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了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和这两个国家的出版界同仁进行了热情友好的接触,初步了解了他们出版工作的一些概况和经验。作为代表团的一个成员,我将两国的有关情况分别向大家作一介绍,有些属于个人的观感和见闻,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版商周刊》记者盖尔·费尔德曼自1982年以来曾同我国出版界有过8次接触,去年5月应邀参加商务印书馆百年庆典,对我国出版界进行了采访,回国后在《出版商周刊》上发表了《中国书界新见》的报道,现就有关图书版权贸易方面的内容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0.
3月底,我有幸作为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书展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办的第43届儿童图书博览会。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虽然在中国出版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于法兰克福书展而言要逊色得多,但是这个创立于  相似文献   

11.
未来出版人谈出版——版权贸易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业正在大踏步地发展,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发展迅速、效益显著的行业之一。许多在校学子的择业倾向,也在大踏步地向出版界靠近。他们观察着,并没有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就放弃理性的思考和提出中肯的批评,这是青年无畏的勇气。许多真知往往是从“大胆的假设”开始的。我们希望“未来出版人谈出版”成为一个窗口和舞台,至少可以让有志于出版的青年与出版界作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中国出版界议论最多的话题是中国图书如何走向世界。这表达了中国出版社和发行公司的一种愿望,即想在海外发行更多的中国图书。毋庸置疑,中国图书已经走向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海外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中国出版发行体制的演变主要经历了...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得到了许多关于人力资源发展研究的信息。其中“出版社不再需要的十种编辑”的报告值得出版界思考,现予以刊发。我们相信,看过此文后,读者可以和我们一起断言,这十种编辑不仅2005年的中国出版业不需要,而且是中国出版业永远都不需要,他们将被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所摒弃。  相似文献   

14.
浅议学术打假过程中的出版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界在推进学术打假的历史进程中显然不应当保持沉默,而应当在深刻反省、冷静反思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我们的时代需要在清新健康的学术氛围中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探索创新的学术成果赋予活力。面对一方面大量的学术成果苦于某种限制而难以成为出版产品,而另一方面日趋严重的学术腐败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术出版,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的复杂现象,中国出版界最基本的行为选择理应为出版自律,亦即在重新审视出版功能、重新明确出版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术打假进程,以此营造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良好氛围,构建有助于多出、多发…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记者 韩阳 实习记者 杨嘉)为增进中意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由意大利出版商协会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协办的"意大利出版商北京研讨会及经贸洽谈会"于2007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彼特在其名著<大趋势>中指出:21世纪最迷人的市场在中国!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国际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必然与之相随的对现代产品营销的重视.过去,我国出版界并不重视广告宣传,有的出版人甚至认为:我们不需要作广告,我们的书就是广告.现在情况截然相反,出版界的广告投放规模日益扩大,广告视野日益开阔,广告语日益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今天请各位馆长来此小聚,主要是谈读书问题。人类的文明,知识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读书。图书馆长整天接触书,有的本身就是大学问家、藏书家、品书家,所以我想由图书馆长谈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我们想通过讨论这个题目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把诸位了解到的有关当前读者需要什么书,哪些读者感兴趣的是哪一类书等信息传递到出版界,使出版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图书馆这个媒介更好地沟通,繁荣我们的出版事业。二是想通过与图书馆长的接触,探讨一下读书导向问题,也就是怎样通过我们图书馆的工作,在借书、荐书、评书的过程中帮助读者创造一种读好书的文化环境。我们将把大家的想法、愿望、呼声转达给各界。我们希望图书馆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对出版工作的形势如何评论,这是我国出版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国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对一九八六年图书出版如何看法,新的一年将预示着什么? 同出版界的同志们接触,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一九八六年景况不好呀!都有些忧心忡忡。的确,去年图书出版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  相似文献   

19.
6月16日至26日,应意大利记者公会邀请,由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代表首访意大利。代表团在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以及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墨西拿等地参观访问,重点访问了各地的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泛接触了各地新闻、文化、教育言界的知名人士,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收获颇丰。“希望加深了解,道进友谊”我们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16日上午10时从北京起飞,下午8时降落在意大利米兰机场,在米兰停留两个小时,继续飞行一小时,才到达意大利首都罗马。意大利记者公会秘书长阿…  相似文献   

20.
正除增强中国当代文学出版传媒机构的文学衍生品开发力度之外,加强海外针对性营销、推广也是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在网络科技与信息爆炸的全球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一国读者接触和了解他国文学的"第一站",因此网络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似乎是成本低廉而收效巨大。"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新中国60多年间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文学界、出版界、翻译界的不懈努力,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文学才真正迎来了一个世界化时代。但是中国文学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