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周作人所认同的六朝文学是经过了特殊别择的。六朝文人中的陶渊明和颜之推的思想与生存方式不仅引起了周作人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沟通,而且影响到了他后期的思想变迁和人生道路选择。同时,六朝文学骈俪华美的风格也引发了他关于新文学语言建设的独特构想。  相似文献   

2.
《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选集著作,"选学"作为影响历朝历代的显学,在近些年来已逐渐重拾其应得的关注,但依然缺少精深而细致的探索与研析.正如黄侃在《文选平点》卷末中所题:"八代名篇此尽储,正如乳酪取醍醐."[1]被收入《文选》中的作品具有醍醐般的深厚价值,值得细细品味.若探讨这些醍醐之作是因何制成,笔者以"绝处逢...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是最早重视儿童教育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一,也是最重视儿童个性并努力以理性科学的态度为孩子自由的精神世界说话的学者。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他重视儿童主体性,提倡对儿童实时性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的个性言行一直受人关注与评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和附逆行为当中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5.
科学并不是无条件的主宰一切的现代的一神教,思想自由才是最可羡慕的。周作人承认文学和科学不大相合,所以他对科学小说和科学小品的说法都不满意。他以理性和启蒙作为人类希望的根据,同时指出科学也是道德的,它既是人类社会的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儿童”概念的发现,而对这一观念起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就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他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譬如,译者应该有人类学的相关知识,翻译中应该调整作品的文体和句法特征以贴近儿童语言的思想,至今仍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周作人翻译思想中的“儿童本位”观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而闻名,其实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五四启蒙的战斗精神。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激情的呐喊,在五四退潮后他仍坚持战斗。后期,他的散文主要以平淡著名,但冲淡平和只他的审美追求,虽然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但往往在平淡的外衣下内蕴着思想启蒙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者型翻译家"周作人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的首要意义才使人类开始系统论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和力量。本文认为周作人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坚持并实践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坚持"为自己翻译"、"为书翻译"与"直译"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俗思想和民俗趣味.周作人的民俗趣味深受柳田国男的影响,他曾把柳田国男视为给自己的思想体系极大影响的少数杰出外国思想家之一.因此两人在鬼怪方面也有着共通的认识.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受两国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两人的鬼怪思想又各有其特点,内涵方面各具其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新派中人看似激进主义的立场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利害上的考量,而具有了政治和历史的意义。近代中国关于中西医论争的性质其实就是复古与现代两派的对立与决战。"不想拼命"的心理底线,最终还是被纳入复古与维新的框架来应对。周作人在中西医之争中始终如一的态度是他知识分子的拯救和启蒙立场的结果。面对来自权力的舆论箝制,周作人文学上的办法是言此而意彼的冷嘲热讽。1950年代后有关周作人的调整或再描述的行动与方式是当时改造中的知识分子重新确立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政治及革命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自称“半是儒家半释家”,明白道出其受佛教文化影响,周作人喜爱佛教戒律,因为佛教形式戒律与儒家所讲的“礼”有会通之处,又与周作人艺术的人生观相契合,周作人的“疾虚妄”,周作人的苦乐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佛教文化在周作人的艺术和人生中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女性观与文化人类学关系密切。该文从他在女性观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吸收和研究方法的采用来进行论述。前者包括文化人类学对周作人灵肉一致女性观、“性”观和相关礼教观的影响,后者包括归纳法、分类法和比较法的采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十世纪处的文化先觉者,周作人的文艺观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特点,五四时期提倡为人生的"载道"文学,后来则主张带贵族气的"言志"文学,其文艺观既受着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显示出由儒家"济世"思想到道家"隐世"思想到佛家"空"苦"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学审美价值取向明显尚清。魏晋以来的谈玄风气盛行促成了魏晋六朝学尚“清”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魏晋以来士人们人的觉醒意识表现为对个体仪表风神“清”趣的崇尚,对“清”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影响到学领域形成尚“清”的审美价值取向;佛教传入对士人心态情趣的影响亦带来学创作中的清美好尚。建安迄于正始时期学主要表现为清峻、清简;西晋学崇尚清丽、清华;东晋时期学偏向于清淡、清雅,而南朝学最终走向清绮、清丽。  相似文献   

15.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开始,“曰归曰归”的呼唤就不绝于耳。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魏晋六朝时期,凄美的思乡情绪更加泛滥。它既源于当时剧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恋土情结、宗法人伦等因素对魏晋人的影响,也与当时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这种思乡情愫的勃发,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自然人性论和个人主义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周作人对现实人生是给予了较多的人道主义关怀的,其对妇女及儿童问题尤为关注。而真正体现他的人道主义社会———道德理想的是其对“新村”运动的提倡,随着“新村”理想的破灭,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也走向了无奈失落。总之,“五四”前后的周作人是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坚持者,他为“人”的觉醒和确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很少谈及日本和日本化,周作人一生把日本化当作研究对象。探讨二在异化选择上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鲁迅和周作人,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异化的选择与研究、交流与传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封建王朝对尊老、养老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养老于学校、赐官爵、赐几杖等尊老、养老制度和礼仪,并采取了设置国家养老机构、收养孤寡老人、赈济生活用品、减免其家人赋税徭役、刑律优免等具体的救助措施,使老人们得以老有所养,对家庭和睦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动荡纷乱,战祸频仍,离别成为文人频繁的人生境遇。六朝离别主题的流行为赠答诗的兴盛提供了创作上的支持,而那些为情而送的饯别,更为优秀赠答诗的产生创造了绝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