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而学生都在进行某种文化的适应。在崇尚“批判性思维”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应该看到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的局限 ,创造新型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吕祥青 《考试周刊》2010,(38):179-180
新课程标准与以前旧的教学大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特别突出了对探究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掌握系统性的和一定深度的知识并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各种知识也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使用,而是希望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一词源于希腊语“critic”一词,它的意思是质询、认识、分析。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辨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手,力求在学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此来积极影响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燃教师的教育热情。一是用鲜活的精神文化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翁绍炯 《新教师》2019,(12):29-30
批判性思维在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它既指向怀疑精神、批判性地探讨他人的主张及依据,也指向"谨慎断言",做出推理,进行更有效的探索。批判性思维事关学生自我意识的确立、独立评判能力的形成、健全人格的铸造。那么,具体应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让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呢?  相似文献   

6.
吴宝树 《江苏教育》2023,(20):81-82
<正>一、质疑追问——学生得以浸润养成“求真精神”质疑追问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它既是一种质疑问难的态度,也是一种追本溯源的品格。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现成的观点与阐释,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质疑追问的欲望和行动。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材料。  相似文献   

7.
听课是一种专业评价活动,是听课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上课教师的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这是主、客体信息复杂交叉的高级思维活动,与简单的事实判断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这样一种高水平能力的形成对一个教师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高效能教师的精神生活必然包含这样的几种能力:元认知能力,能够了解一个人自身的精神状态,而且能够评价这种状态如何影响其现在和将来的表现;策略能力,能够把思考过程表达出来,为策略性学习树立榜样;反思能力,能够思考教学行为,以获得自我成长;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同事、学生和家长表达有关教学的思想、问题、信念和价值观。”然而,由于对原则、意义、方式方法的诸多模糊认识,现实中的听课活动存在着大量事倍功半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能力培养目标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内容及其特点的认识,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进而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则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长期以来,高中生寻求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单一,他们系统地将课本知识内化的能力较差,被动接受知识的成分较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严密、全面的评估,即评估材料的真伪、论据的可信度、结论的正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等,同时能够精细地验证、反省、评价、矫正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实现新课程对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培育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积累与总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优秀的学校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和左右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优秀  相似文献   

12.
王瑾 《广西教育》2013,(44):24-27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并为主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风貌以及三者的整合。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文化立校,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学校精神文化、磨砺了学校制度文化、夯实了校园活动文化,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扶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学校的文化、个性、系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是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因为它是推动知识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高等学校采取正确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整体素质,同时使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推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有品牌、有特色品牌是需要文化支撑的,特色是需要文化滋润的文化是品牌和特色创建的基础与灵魂新时期,学校发展逐渐从规模数量方面转向文化质量方面,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发展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奉贤区实验小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全面推进班级的自主管理,而在考试指挥棒的强势阻力之下,班级自主管理工作让人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重视读好的文学作品入手,剖析读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以便使班级文化建设真正为班级自主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去非洲旅游,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前三天,向导非常尽职尽责;第四天,向导说什么都不走了。他说,走得太快,要等一等灵魂。这让我想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刚开始,文化的号角声让人热血沸腾,激情四溢。校园美化,制度重建,大干快上、言必称文化的热潮迎面扑来。可是,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学校文化的倡导,源于我们对病态效率学说的反抗:对教师的评价,如同对快递员的态度,看谁能又快又准地传递知识;对学生的培养高速度地运转着,速度吃掉了闲暇,也吃掉了只能在闲暇土壤上生长的思想和心灵……那自由的氛围,那学习的乐趣,那分享的快乐,到哪里去了?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本义,就是去寻求教育的真精神,去追寻春风化雨、静待生长,是去改变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去帮他们描画好人生的底色。这比校园和制度的建设,要难上千百倍。幸好,我们还有一批思想者和践行者。江苏教科院的成尚荣研究员,将学校文化的思考引入了人格的层面;而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张军校长的践行,则改变了一所学校师生的精气神。我想,他们窥探到了文化最不为人知的、也是最核心的角落。他们在疾步前行中,停一停,挽上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4,(3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和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姚伟 《上海教育》2012,(2):40-41
学校的文化应该是传统以及现代的中西方优秀文化的选择、吸纳、融合、创造之后的产物,教师主流价值观引领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  相似文献   

20.
代保民 《教书育人》2011,(29):58-59
文化,一个在教育领域颇受热捧的词儿。教育官员、专家、校长乃至教师言必称文化,指导学校工作事必用文化,提炼办学特色满篇是文化,宣讲课程理念条条皆文化。应该说,这是对教育发展的正确导向,是对教育发展核心价值的逼近。但是,一些学校在认知和建设学校文化时出现了偏差,颇令人担忧。1.立体文化迷人眼。学生头像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