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4,(24):I0001-I0001
重庆市南岸区是重庆市主城区,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共181所,在校(园)学生105337人,在职教职工7969人。南岸教育坚持“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发展追求,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13,(7):119-120
为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区学校课程领导能力,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3年7月13-1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教材中心”)在重庆市南岸区召开实验区工作推进暨课程领导力培训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4,(24):F0003-F0003
重庆市南岸教育注重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引领家庭担负起应有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任,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拓展一切可能的途径,达成最佳的育德实效。一是统筹家校教育资源与力。  相似文献   

4.
王岩  张逸飞 《人民教育》2021,(23):37-40
积极心理学主要讲授如何发展美好生活和实现个体潜能,对过去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病态的偏颇有所纠正.积极教育追求幸福和提升技能,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可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消极问题导向、教师心理状况堪忧和家长辅导欠缺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重视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4,(24):I0002-I0002
重庆市南岸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一个核心,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以立德树人引领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南岸区与国家专业课程研发机构合作,区域整体推进课程领导力项目,全区每一所学校都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深化课改为目标梳理了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取向,制约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新兴的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品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启示,可以丰富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改进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起到了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目标,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作用,从而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贯穿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实施对策,以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第十期第一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怎样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接下来,大家可能不禁会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笔者就理一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坚持“书鼓和鸣”的办学理念,办学十多年来,以“书香”“鼓韵”课程建设为抓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教育品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相似文献   

11.
"幸福账本"是康乐小学心理教研组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设计的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补充和延续。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一文;《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7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孟万金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为帮助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日前,本刊专程采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广泛影响了心理学众多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进发出了盎然生机,自觉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调整了发展取向,提升了教育目标,更新了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途径,改良了测量工具.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初具形态,集中体现为一切从积极出发,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环境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沈绮云  李黎 《广西教育》2013,(47):94-96
分析心理剧在认知、人际、情感三方面的积极力量,阐述心理剧在高校体验式积极心理教育中应用的意义,探讨心理剧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把对贫困生的心理帮助纳入心理健康课程,并且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内容,既对贫困生进行主动的心理疏导,又对全体同学进行激励教育,是较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借鉴。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善于学习,情绪情感健康,交往适应,自我控制与追求卓越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方面,首先,应深化高校心育,健全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支持系统,即搭建全员参与式培养网络,打造全覆盖式培养课程,形成渗透式培养渠道;其次,应科学引导大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方式,丰厚其品质养成的内在心理资源,即引导其秉持积极认知,丰富积极体验,提高现实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之一,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积极心理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在于在立足本国心理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积极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心理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进程,有效地服务本国学生。为此,我们需要兼容并蓄,批判性吸收西方成果;本土改造,改进测量工具和干预技术;夯实基础,加强本土化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强调积极的自我体验。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沿袭了消极心理学模式,仅仅关注小部分问题学生,忽视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把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提供心理营养的过程。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的观点是‘铁正祛邪、营养支持”。能够使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成长的营养要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