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说"孝道"     
中国与西方关于国家的概念不同,中国以家为国之本,因此孝文化成为经国之大业,可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世界贡献的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字从"耂"从"子",先有"耂"而后有"子",所以"孝"之本义,乃是爷爷对孙子的教化.孙子不听教化,则爷爷可以用"卜"去敲"攴",这便是"教"."教"的目的是要弘扬孝道,"孝"的目的是要传延种族.正是这种强大的教化作用,使中华民族作为泱泱大国,绵亘不息.  相似文献   

3.
袁静 《华章》2010,(2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孝文化被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孝道也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基础.当今社会,要科学、合理地对待、运用孝文化,人人身体力行,努力使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4.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引言】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孝经》中即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儒家则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道从家庭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向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自古即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三才》载:"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孝思想主要内涵,为解决当今日益滑坡的道德底线、孝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研讨这个问题更有现实意义,研究儒家孝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促进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人格发展和谐、推动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对当代社会上有关子女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等不孝顺父母、不敬爱老人这类道德水准滑坡、孝道意识淡薄的行为予以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8.
孝道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和佛教都主张“孝”,但两家关于孝的思想理解存有巨大分歧。北宋僧人契嵩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传播佛教,对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吸收融汇,从而丰富了佛教关于孝的思想理论,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佛教学者虽然对印度佛教有无"孝"一词,佛典是否弘扬孝道有所争议,但事实却雄辩地说明释迦牟尼佛一贯倡导孝道.他不仅强调孝顺父母是"佛法"、"圣道",而且是孝道的典范和楷模.佛教典籍无论是巴利文<经集>、小乘佛典<阿含经>,还是大乘诸多经籍,都毫无例外地倡导尽心孝养父母.并将孝敬父母的孝道纳入戒律之中,规定凡不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者皆犯轻垢罪.探讨佛教孝道观的特色和功能,可使上述观点更具立足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学生的孝道教育,是继承孝传统、弘扬孝美德的需要;是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需要.从孝道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感悟孝之道、拥有孝之心、实践孝之行.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12,(5):2
一、传承美德推陈出新"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广东番禺中学于2004年开始实施"孝道教育",其宗旨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出发,继承传统美德,吸收传统孝道教育的合理内核,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元素;抓住学生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等一等父母     
最近有两则新闻流传甚广,主题都是关于“孝”。
  一则发生在安徽六安。为了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对“卧冰求鲤”“埋儿奉母”等故事的宣扬引发大量争议。  相似文献   

14.
说“孝道”     
中国与西方关于国家的概念不同,中国以家为国之本,因此孝文化成为经国之大业,可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世界贡献的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字从“笋”从“子”,先有“笋”而后有“子”,所以“孝”之本义,乃是爷爷对孙子的教化。孙子不听教化,则爷爷可以用“卜”去敲“支”,这便是“教”。“教”的目的是要弘扬孝道,“孝”的目的是要传延种族。正是这种强大的教化作用,使中华民族作为泱泱大国,绵亘不息。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孝"做为百善之先,孝是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本之道。00后的少年就是从小受"孝文化"熏陶的一批大学生。如何让00后的大学生不把"孝道"遗忘。这已是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孝文化"如果能更好更广泛地使大家学习并发扬,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与责任意识,同样可以把中国的传统孝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孝道是中华民族德育的根本.孝经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离开孝道,其他的教育将大打折扣.因此,我校提出“以孝立德”的口号,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从“孝敬父母”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境界,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礼仪教育,以孝促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论“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孝”陈勇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过程中,“孝”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孝”,人们的看法历来并不一致。笔者认为,批判地继承“孝道”这一道德遗产,大力提倡养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  相似文献   

18.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孝经》,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将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强调“以孝事君则忠”。“移孝作忠”成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策略。今天对其孝道观在价值和内容上应作批判性继承,一是在价值上已经不具有首孝和泛孝的地位,二是在内客上“以孝治天下”的观念已然被摒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其孝道观仍具有一定合理的可继承的内容,如养亲敬亲、耀祖显亲和谏亲。  相似文献   

19.
孝道文化在民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赣西北湘赣边民众的杨孝仙信仰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赣西北湘赣边的孝仙信仰辐射于两省、4市、6县范围,以浏阳县城为孝仙信仰的核心区域。孝仙信仰对象经历了从人鬼、到民间孝仙、到淫祀邪神、到孝子之神、到政府典祀正神、最后回归民间孝仙的不同形态与发展阶段。明清以来地方政府对民间孝仙信仰进行了或禁止或改造或毁庙或纳入正祀的种种干预,然其民间信仰本质没有变化。孝仙信仰以一定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其古今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如古代重视孝道,现代强调神奇疗效。赣西北孝仙信仰呈现三个方面特色:以弘扬民间的孝道精神为主题、反映高危产业区民众对平安健康的期盼、与赣西北客家分布区有一定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弘扬孝文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基础上,阐述了孝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提出了以弘扬孝文化为突破口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