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峻 《现代教学》2013,(5):39-40
中学历史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体现了育人价值,也影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方式。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不是培养只拘泥于学科本体知识的浅薄之人,也不是培养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粗陋之人,更不是培养只会背知识点、做考卷的应试之人。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勇于求真务实,善于思考迁移的人;是培养基于历史史实和唯物史观,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并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内化于身的人。这样的人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会通过"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来理性、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尤其注重打通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将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方法渗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大背景的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其实践,有必要从"立足基础定位看育人价值""立足时代发展看育人内容""立足人格养成看育人境界"三方面再作反思。应架构起课程目标与学科育人目标之间的关联,从而抬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目标的基础地位;必须立足于对历史本体的认识、立足于中学历史课程终极目标的认识,丰富、完善历史知识育人的内涵,从基于唯物史观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层面,培养学生基于"求真"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意识,以及建立在这些意识之上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应倡导以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身体力行,以及教学相长,作为提升中学历史学科育人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秦川  肖丽霞 《天津教育》2023,(12):80-82
<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传承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国家课程,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对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特色校本化深度开发研究,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碎片化倾向,激活黄河文化育人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历史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所有学科都应具备的一项功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数学等学科偏重数理科技知识的讲授,没能充分发挥学科应有的育人功能。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实践,探索出通过直接运用教材知识、适度延展知识内容、实时引入学科科技成就、通过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合理类比、通过挖掘教材知识中蕴含的哲理等五种途径,较好地解决了理科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无须讳言,在现实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存在德、智、体、美、劳融合的一门“五育课程”。五育融合更类似于一种课程理念,指向一种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即通过基于某学科而又不止于某学科的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课程价值的创新,并进一步实现课堂中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五育融合理念或五育融合实践中隐藏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知识观。其中,尤以知识观最重要,因为教师有什么样的知识观直接关系到其践行怎样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观影响着如何开发并理解课程、如何实施教学、育什么样的人及如何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内容研究不仅要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更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结构最具教育价值”。以此检视课程内容结构的现实样态,主要有知识逻辑型、儿童活动型和整合型三种课程内容结构类型,同时存在以教育功能消散为症结的知识价值迷失、学生学习活动松散、一体化设计缺失的问题。新课标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强化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编制学科核心概念加强学科课程的育人逻辑,倡导学科实践以优化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形态,增设学习经验以精制学生主体活动的微观结构。课程内容结构化背后的育人逻辑是引领学生主体发展的课程内容结构最具教育价值,即明确知识的教育立场是课程知识育人的逻辑前提,学科课程的实践逻辑赋予学生强有力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是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科实践是当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抓手。历史学科实践是运用历史学科的概念、思想与方法,整合心理过程与操作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任务的典型活动,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路径。历史学科实践有助于课程理念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实现学科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统一,达成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转化的统一。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历史学科实践有不同的功效和设计思路,实施流程一般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设计实施方案、活动实施、交流分享和总结提升五个环节。其共同的操作要领是精设任务,聚焦思维“最近发展区”;悉心指导,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实践;善用量规,多元评价,有效促进学科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历史课堂是彰显历史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主阵地,历史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恰当适宜的历史故事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一直尝试从关注学科素养的角度选取历史故事,希望能真正培育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科育人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目标指向。厘清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概念,从物理德育、物理智育、物理美育三个方面,爱国主义、问题意识、对称之美等十二部分构建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结构模型,编制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现状问卷并展开调查分析,提出审视知识价值,明晰利用育人模型促进学科育人理论系统化,加强校外实践,创建学科育人社会场域,构建育人评价体系,科学监控育人效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田慧生 《云南教育》2014,(14):40-40
《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统筹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实施学科统筹,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务.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学科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理念,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笔者从课程育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透过教师精当的片段设计,感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协同”是在“课程思政”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宏观性、“融入性”思政教育目标,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有序协同,实现课程、专业、学科间共同育人。因此,高校应构建全员协同、系统互通、协同互动的育人体系,遵循系统性与长期性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适应性和超越性原则,贯通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最终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以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育人。高校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专业课要坚持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改进专业课“课程育人”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专业课“课程育人”的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专业课“课程育人”机制。总之,高校专业课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长征路"研学课程贯彻"研学合一,知行并重,深度体验,坚定信念"的设计理念,将研学旅行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依托课程学习、走访参观、研究学习三大路径开展历史研学活动,实现了从间接认识走向直接体验、从书面知识走向实践提升、从历史感知走向现实关照的创新。开展历史学科研学活动,需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突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指向,结合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借鉴同类学科研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教学融合尤显重要,已经从应然走向必然。通过政史学科教学融合,打破学科藩篱,打破惯性思维、提升思维广度和深度,形成育人合力。政史学科融合不是简单合并,而是在保持各自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彼此补充、借鉴,实现学科内容互相成就,通过不同视角,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灵活地将某个领域获得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解决问题,实现历史厚度、政治高度、知识广度、实践效度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历史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学校德育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历史与社会》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这门课程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民族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陈丽 《现代教学》2013,(7):145-145
美国历史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定为国家核心课程。“由于在进行公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教育在美国社会科中居重要地位”,历史课程被列入了所有初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那么在美国历史学科教学中,是如何实现其育人价值的呢?  相似文献   

20.
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原则和要求之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运用恰当的育人策略,实现学科的协同育人。从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阶段初中开展协同育人的可行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研究协同育人,对于落实课程综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明确该学习的功能定位,在强化历史学习主题的前提下,综合交叉其他学科的育人内容与方式,实现协同育人、素养育人、实践育人。在具体策略上,由单课内容学习型向主题意义建构型转变、由单科割裂受学型向跨科融合任务型转变、由学科知识掌握型向问题解决导向型转变、由单一考试评价型向实践运用激励型转变的“四型”转变中,实现历史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真正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