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它从价值、内容、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做了相应的界定。基于此,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依托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举办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是当代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德育学说。它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三点启示:一是重视人的自我发展与健康人格的价值追求;二是主张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三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德育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德育有效性弱化的角度去探寻德育有效性实现的规律。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德育有效性实现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文章从德育价值观关涉因素的平衡新视点去追问德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是德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探讨了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的形成原因,认为找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平衡点的和谐德育是德育有效性弱化的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观来定位德育价值体系,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来建构当代我国高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学德育视角下核心价值观培养是指通过德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中。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的高校德育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观来定位德育价值体系,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来建构当代我国高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课程得到重大发展,但德育课程至今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程的弱势地位,固然与德育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相关,但人们对德育普遍持有的偏颇价值观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重塑德育课程形象和提高德育课程地位,需要端正对德育价值的认识,确立幸福的德育价值观,并以之引领德育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的主要内容,在小学德育活动、年段会、主题班队和学科教学等方面,研究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落实方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习惯养成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两翼",从德育方向、德育思路到德育实践,再到主阵地的学科教学活动,寻找"儿童化、活动化、学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德育建设既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的体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既是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德育建设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摇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是高校的崇高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走向深入的价值观教育研究,尤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为引领与培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传统德育经典之作,《弟子规》寓道德说教于民谣歌赋中、寓行为规范于生活细节中、寓价值导引于道德情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并独具东方特色的德育方法。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借鉴《弟子规》德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在价值灌输、言行规范、价值引领中分别突出"趣"、"用"、"情"三字,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5,(6):77-80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具体实践中应强化生本理念的统领作用,凸显道德能力的支撑功能与辐射作用,坚持用分类、协调和整合的方法系统地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嘉应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核心价值作引领"的大学生德育工程致力于建构学生核心价值观,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以生活德育为指引,精准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该理念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紧迫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的必要性,结合现阶段高校现状,实施生活德育精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是:通过现代化、开放式教育手段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拓展日常德育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内在认同感;拓展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德育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中职德育课程是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德育教学,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提升教师素质,以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德育,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应然诉求,也是当前中学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营造"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尹剑 《文教资料》2012,(19):119-121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价值观冲突屡屡发生,甚至出现了功利化、疏离化的倾向。在此情况下必须强调高棱德育价值导向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思想建设的核心精神力量,在小学生德育中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民族教育中的德育价值是对民族教育中德育的性质、方向及观念、内涵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目前民族教育中实施德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歙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德育现代化的介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工作自身的现代化和德育内容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何斌 《高教论坛》2014,(3):11-13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中的隐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需要我们重视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经济市场化、资讯全球化带来的大众思想文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挑战日益加深,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显得尤为迫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地借鉴古典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认同理论,在高校德育的过程中重视潜意识认同、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对于创新德育方法体系,增进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