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霁堂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1-595
以历史为线索,探讨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之关系,指出:科学建制化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有互动关系,科学建制化程度决定科学家科普责任内容,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发挥又促进着科学建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3.
4.
为探讨关于更好发挥科普场馆特效影院科技文化传播阵地作用,尤其是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等方面发挥价值引领功能,本文以中国科技馆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组织的“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公益展映、“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展映等活动为例,介绍了参与活动各特效影院的优秀做法,分析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制约活动效果的问题,并对特效影院如何更好发挥科普功能,尤其是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科学素质中,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教育,共同培育青少年科学理念、启迪好奇心、激发创造力,从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切实提高青年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求实创新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每每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常跳跃着这些词汇,诸如科学、科学家、科学精神。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让我不由得对它的内涵作一次人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科学家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中科学家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系统回顾科学家精神内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关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问题,我讲两三个和“科学精神”有关的故事,形象地讲讲“科学精神”的某些内容。故事一:“科技”的概念 物理学家吴大猷前几年说过一句话:中国创用“科技”这个概念是最大的不幸。它对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很不利。我认为他这个讲话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我是赞成的。只是觉得他说的“创用”两个字不怎么符合事实。1956年,  相似文献   

9.
高峡 《科协论坛》2004,19(6):24-2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泛滥的伪科学思潮催生出了“法轮功”邪教这一怪胎,伪科学充当了邪教的思想基础。识别伪科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也不一定能识别。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成为邪教“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痴迷,就是例证。现在,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0.
弘扬科学精神缘何未能破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文 《科协论坛》2004,19(3):20-21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号召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这一重要号召和论断,对科普工作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青年科学家与科学前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3)听了许多同志的报告,对国际上的有关科学前沿进行了精彩的阐述,但如何把这样的科学研讨会再向前推进,要在哪些环节上推进可使中国能够更快地到达一些科学前沿,并且做出好的工作,希望大家深入地思考。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自科学诞生以来,现代社会文明的演进及人类智力的提高呈现出加速趋势,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因素。但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同样飞速增长的社会问题,科技的负效应日渐明显,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无法忽视的重大问题。增强科技的社会正功能,抑制科技的负效应,作为科学活动核心的科学家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这是因为,首先,科学家是扩充  相似文献   

15.
孙炜  史玉民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29-1734
秉志是科学救国的先驱和中国动物学界的开山大师,在科学救国和科研人才培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建构和倡导作为科学家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价值共识--“科学家之精神”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面貌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以“公而忘私、忠于所事、信实不欺、勤苦奋励、持久不懈、仁爱之心”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家之精神”,对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社会学和宗教哲学调查的结论表明,在世界总人口中,信宗教的人要比不信教的人多得多。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可以从宗教中找到各自的所需,至少是心灵上的慰藉。但是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约有40%的科学家信教,西方其他国家科学家信教的数量也大约是这个比例。没有人确切调查过中国有多少科学家信教,有些估计是约有5%的科学家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