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道歉语使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语言行为,道歉是一种美德。有学者称我们处在道歉的时代(the Age of Apology)。道歉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言在使用场合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为了到达交际目的,在交际中会不断调整使用不同的道歉语,以符合自己的语言使用特点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既属于语言现象,也属于文化现象。两者之间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语用功能却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量的新闻材料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角度对其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糊限制语对精确信息、概括信息、表达礼貌和自我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色.本文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Euphemism)的创造和使用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为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更好地理解委婉语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广告对抗是个典型的广告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形象,让消费者更充分的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同时它也是个特殊的语言行为,充满语用含意。按照对抗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对立性广告对抗和互彰性广告对抗,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认识广告对抗,能有助于做好广告策划,在规避法律风险的同时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受欢迎度。  相似文献   

9.
受到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个人感情或语境场景的影响,称呼语有时会出现语用变异。汉英称呼语中均存在着这种现象,但二者之间不一样。这给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来一些障碍而出现语用失误,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文章分析了汉英称呼语的语用变异及学习者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并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跨文化交际中,操第二语言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种与始发语和目的语都有关,但风格上却与这两种语言迥异的语言——语际语。分析语际语中语用问题的成因,及怎样运用课堂教学对策克服语际语中的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结合委婉语在实际语言中的使用,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维护面子功能及掩饰功能.  相似文献   

12.
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从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交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得出其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可以使话语表达更为礼貌客气;保全面子;使话语更加严谨客观;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进而维持交际双方的人际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使用范围上存在着共性:1.当两种语言涉及到性、性器官及与排便有关的词语时,都使用委婉词语;2.对职业、个人隐私、政治等敏感话题,因不便说明或不想说而采用委婉词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环境的不同,英汉委婉语的使用又有差异:英语中有对鬼神的委婉称呼;汉语中有对特权及祖先的禁忌;英语中独有对“老”的委婉称呼。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委婉语加以比较。从其表现手段、构成原则、使用范围和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而分析得出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上的异同之处,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两种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道歉案,标志着美国华人在人权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历史性的胜利。经历百年才换来的道歉揭示了美国华人从遭受歧视、欺凌,到重新站起来的艰辛历程。在道歉案之后,美国华人更应该学会反思,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语用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探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英语委婉语的制约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某些场合,委婉语遵循礼貌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是为了实现交际效果最大化,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这一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制约手段在话语生成、话语理解和话语连贯性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历史角度梳理了语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即语块理论在概念、特征和分类上的发展。横向比较国内外语块教学的应用研究进展,以美国C大学的汉语教师互动培训为对比案例,探讨用预制的Pattern和Language Ladder,结合故事、歌曲等媒介,应用到汉语作为二语的语块教学。最后提出在课堂内语块意识培养和语块教学应当并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所普通师范学院高级英语课语码转换调查结果的语用理据分析,探析了师生在教学互动中的语码转换动机、模式及功能,指出课堂语码转换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目的语输入,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还发现,课堂语码的选择是依赖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不仅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也顺应教师角色、心理动机和师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成功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