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熟语是汉语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个部分。从修辞上看,汉语动物熟语常通过隐喻构成,而动物熟语自身也常被作为隐喻使用。从认知上看,汉语动物熟语中"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是人们概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动物熟语具有修辞性和认知性,既美化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又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思维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熟语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以认知语言学中转喻和隐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尝试从认知角度对桂林方言熟语中的转喻和隐喻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指明其具有形象标示功能、委婉标示功能和焦点标示功能,以期能深入领会桂林方言熟语的诙谐与睿智。  相似文献   

3.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也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三种认知类型。这些谚语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经验去阐释陌生的或抽象的概念,引发不同认知域间的相似性联想。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从认知角度认识和理解方言谚语。  相似文献   

4.
建瓯方言熟语歌谣是闽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闽北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建瓯方言熟语歌谣进行研究,分别从语音、用词、修辞三个方面看出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中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内容,证明其具有较大的存古性。  相似文献   

5.
熟语本身的文化特质中就显示出它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特性,运用语言认知学中的隐喻和转喻方法对熟语语义双层性的文化特质进行研究,即在不同的举例分析中,阐述熟语表层义和深层义的不同义在一个认知域的概念含义如何在另一认知域投射其另外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方言熟语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从仙居方言熟语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农耕生活、民情风俗等方面所积淀的地域文化成分。仙居方言熟语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一股山野气息,与早期的越文化特征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以莱芜方言谐音歇后语为研究对象,从汉字符号学角度整理分析方言谐音歇后语的话语结构,发现方言谐音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熟语符号系统,其谜面与谜底之间存在二次约定性,对地域文化的记忆保存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8.
阮咏梅教授《从西洋传教士文献看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演变》一书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传教士对汉语方言的认知和学习情况;台州土白圣经译本的译者、形式和效果;台州土白的语音面貌及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语音变化;台州土白词汇的构成;台州土白的语法特征及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语法演变.  相似文献   

9.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潜江方言总体上属于西南官话范围。潜江方言熟语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其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对比、双关、借代、映衬等,其次还有夸张、排比、层递、拈连、顶真等手法的运用,再次还有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潜江方言熟语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为探索意义的成因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置于概念整合的动态框架内,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意义构建和英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熟语作为英语语言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因其组成和意义都具有一些独特之处,熟语成为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传统的熟语观,然后指出其不足,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英语熟语的意义,以期促进英语熟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交流工具,而人又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也具有其社会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社会性亦更加明显。本中,笔将就方言的概念以及类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荆门方言熟语具有言简意赅 ,生动形象 ;结构固定 ,样式各异 ;使用灵活 ,可整可拆 ;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荆门方言熟语来源于民间传说、生活经验总结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等。文章列举了熟语近百句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14.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人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用当时口语写成,反映了18世纪河南方言的状况,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吃”族词语在书中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分为三种类型:单纯词“吃”、由语素“吃”构成的合成词和由“吃”构成的熟语。单纯词“吃”语义丰富,组合灵活,兼容性强。由语素“吃”构成的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广泛。由“吃”构成的熟语使小说的语言通俗生动,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在线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汉语熟语意义理解过程,以期探讨人们理解熟语过程的认知机制,为分析汉语熟语隐喻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8,(3):57-59
亳州方言熟语是当地文化最完整的折射,它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地理位置、民风民俗、传播途径等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亳州方言熟语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依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出开设方言类网络节目,定制方言类特色旅游产品等传播策略,以期扩大亳州方言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台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是台州方言动物俗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些动物俗语也承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因此,对台州方言动物俗语的研究,不应该避开其文化背景,而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更好、更充分地解释一些特殊的动物俗语。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方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比方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操纵力。方言分为地区方言和社会方言。区别语言与方言的标准有两个:语言学标准和社会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历史是民族文化历史的见证,语言中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金钱文化熟语是探究人们金钱观的活化石。本文从人们对金钱作用的认知和对待金钱的态度两个方面探析潜藏在汉语熟语中的金钱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