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的政治格局呈现“居北制南”。尽管明初和国民政府都曾短暂地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但明成祖迁都北京和蒋政权存在22年后覆灭的历史反而说明“居北制南”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之所以形成“居北制南”,是因为中国北方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凭借漕运将东南之赋税北运,从而巩固和确保了“居北制南”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政体必将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引发了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最早的一次剧烈的论争和选择。在论争和选择的过程中,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变化的,独具特色。以其编好及其修正程度为标准,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由主张联邦制到反对联邦制,从支持联省自治运动到反对联省自治,主张地方自治。其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不少地方至今仍闪烁着光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以经济贸易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背景下,以能源争夺为根源,一些周边国家抢夺和强占我国领土、领海和势力范围,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各国政治经济战略博弈下的利益竞争,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高新的世界政治形势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必须探索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大力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我总是讲,大学应该是最为民主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刚才三位老师说我们是大佬,实际上就是年纪比较大些,三个中间我又最老,但是在大学中,这些年轻老师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我就不如他们。所以说,这个地方最为民主的,就是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权威之分,大家各有专长。我想简单地讲两点,讲点感想。李磊老师从这样一个国家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特别是历史和现实的纠结来阐释的。在后面一部分谈的是这种国家是如何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它的证明手段的。瞿骏老师说的差序格局中的国  相似文献   

6.
党、国家与社会格局演变60年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国家与社会格局的演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大致为“30年”。第一个“30年”是对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第二个“30年”是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渐从三位一体的格局向各自相对自主的格局转型。党、国家与社会格局演变60年的现实启示是党必须增强执政意识,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以及规范党、国家和社会的功能边界。  相似文献   

7.
在以经济贸易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背景下,以能源争夺为根源,一些周边国家抢夺和强占我国领土、领海和势力范围,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各国政治经济战略博弈下的利益竞争,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高新的世界政治形势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必须探索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大力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个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以资本的国际流动和世界市场体系的构建为表征的复杂运动。全球化过程客观上蕴涵着一种世界性全方位整合取向。然而,这种一体化运动却遭到了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结构形式的抵制。因此,全球化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呈现为明显的民族性碎裂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同时还在于各种政治体利益的特殊性。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展开客观上要求把政治文化的民族性置于全球性政治共识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以全球性共识为基础的多元政治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全球化压力下,国家与市场日益分离,造成现代民族国家治理结构的衰落,福利国家面临解体,而目前尚未出现其功能上的替代物。面对民主国家治理结构的尴尬,哈贝马斯认为民族国家已转变为“后民族国家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从全球化的市场中孕育出政治治理的合法形式,为福利国家解体后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张力找到缓冲点,其中欧盟的形式就是其典范。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我国早期国家进入了成熟阶段。周王室自建国后就通过“新封”与“褒封”等形式封建诸候以拱卫疆土,设置卿事察、太史察来完善官僚制度,采取旨在巩固王室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等措施加强对辖区的管理。这些政治制度的推行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与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在西周的学校教育中,尊老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学校是养老的地点之一,学校的师资主要由老年人担任,学校还是尊老教育的场所。在学校中进行尊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二雅中反映南方战事诗歌自信与昂扬基调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崇孝尚友为基本命题结构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以德为纲,融宗教、道德、政治为一体,在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其"天难谌"诉求"以德配天",开启了中国德治主义原型;其对礼的创造性转换,确立了中国典礼制度原型;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基础衍生传统道德规范,构筑了道德纲领原型。探讨作为原型意义存在的本土化的西周政治伦理思想可为当下政治伦理体系建设提供原型指导,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渐进对接中实现政治伦理思想的"原源之辨"。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商周之际之所以会出现政治制度与文化形态上的剧烈变化,是因为在周人的文化精神中有着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成为周代一切制度的出发点与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庾信的入北改善了西魏北周文学的贫瘠状况。主要在其影响下,关陇士人逐渐重视文学,虚心向南人学习,南北士人间的交流集会渐多。北人主要学习南方文学中的形式技巧,他们对庾信等人的学习还处于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18.
汉初的封国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的是“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形式。而汉朝的分封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是“剖裂疆土”的分封。他们二者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在运用的手段上却是相异的。  相似文献   

19.
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摈弃了许多原始婚俗,制定了婚姻三原则,并详细规定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不仅注重个人婚姻自由的实现,也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婚恋和婚姻问题,要认识到婚姻并不只是关乎公民个人权利自由,应该提倡婚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消除权利实现上时间和空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20.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