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密寄宿校 育人新天地周顺新伴随着寄宿制学校在北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沿袭40年的牧区教育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子女逐渐告别“马背小学”,到寄宿全日制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这是新疆哈密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通过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我们对毛主席关于各级党委要管教育的指示逐步加深了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狠抓了普及牧区小学五年教育这个难点,使全旗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为进一步普及牧区小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从一个旗来说,关键在旗党委。只要旗委重视,全党动手抓教育,教育革命就能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生气勃勃地向前发展。支持新生事物,办贫下中牧欢迎的学校解放前,我旗只有一所小学。百余名学生,大都是牧主、巴音封建上层的子弟。解放后,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牧区教育发展缓慢,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全旗只有十一所学校,一千多名学生,学龄儿童入学率仅达百分之三十三,广大贫下中牧子女仍然没有上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一生对帝国主义文化,特别是对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封建文化、半封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思想,就是孔孟之道。鲁迅的许多文章,深刻地剖析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和虚伪性,揭穿了反动统治阶级和帝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甘南大草原,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是牧民心目中的一座“圣殿”。它使一批批牧民子女沐浴了科学文化的雨露,树立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理想,也使一个个草原深处的放牛娃圆了大学梦,它极大地推动了甘南民族教育的进程。在这所学校成绩卓著、声誉鹊起的时候,人们忘不了她的创办者召玛杰校长十多年来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一1961年11月,召玛杰出生在甘南州合作市郊区一个藏族牧民家庭。那里是半农半牧的地方,既没有纯牧区丰美的草场,也没有内地农区肥沃的田野,收成是微薄的,牧民的生活都很拮据。召玛杰兄弟姐妹7个,只有他在适龄时进入村小上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和交通不便,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数十所小学教师奇缺,再加上牧民居住地分散,塔吉克族牧民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孩子没上完小学就辍学在家。  相似文献   

6.
牧区学生多是生活在边远高寒的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当地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如果希望牧区学生在如此条件下也像中原腹地的学生那样,在小学语文学习方面,见多识广,思路开阔,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牧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正>自"普九"验收完成以来,全区基础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但是在农牧区,尤其是在边远牧区的基础教育事业仍比较脆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与腹心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以阿里地区为例,对牧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家长对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阿里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尤其在边远牧区,牧民的生存环境更加艰苦,出于现实压力,他们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分担一点繁重的放牧任务。另外,家长送子女入学的功利性也较强,他们希  相似文献   

8.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蒙古族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所创造的民主改革的成功经验,不仅使内蒙古蒙古民族摆脱了长期的封建压迫和封建剥削,而且对新疆、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洛秋公社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南部,境内既有高山狭谷、原始森林,又有沼泽沟湖、草地牧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全社有牧民232户,1286人,分4个大队。这个公社先后办起了两所帐篷小学,一所公社小学。由于这里是牧区,初办时,随牧民游动教学,冬迁冬场,夏迁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牧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4大功能,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牧业和牧区发展所需资金未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增加。这与牧区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不相匹配。文章在中央、地方、牧民和金融机构等从不同层面实证分析了内蒙古牧区和牧业资金投入现状,从二元经济结构、畜牧业脆弱性和牧民自我积累等方面探究了资金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增加牧区资金投入除了必须做到加大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以外,还要通过大中城镇对牧区的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外资、组建牧民合作金融组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如何办好牧读小学木多牧读小学是与广大牧区的自然环境和游牧为生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它的创办对牧区普及教育,“一堵,二扫,三巩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要全面扫除文盲,提高牧民素质,发展生产力,脱贫致富,就必须一手抓牧区教育,一手抓畜牧业...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县)木仁高勒苏木《乡)塔尔岭嘎查(村),有一所山村牧区五年制简易小学,叫塔尔岭小学。这所小学背靠贺兰山,面对戈壁,几间矮小的土房里,除了旧桌凳和破黑板外,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学设备。这里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不通电、不通邮,一年见不到一张报纸,生活艰难,吃水要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学校四周1公里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什么住房,学生大部分是牧民子女,都没有受过幼儿教育。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牧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施行“三包”免费教育政策。本研究探讨在免费教育的政策下,西藏牧区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普六”教育的状况到底如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到牧区的某一乡中心小学,使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学校的日常生活。研究发现,小学的教育质量值得检讨。牧民对学校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观和态度,当这种功利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由此,我们还得反思学校教育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总则第一条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子女的入学要求,早日普及小学教育,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当积极发挥群众力量,提倡群众集体举办小学,允许私人办理小学,以补充国家教育事业的不足。第二条 群众办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应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第三条 民办小学(包括私立小学,下同)的任务,应与公立小学相同,主要是招收学龄儿童,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是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动力。牧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两基”攻坚战后,牧区学校在规模上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在保持规模的前提下,如何快速全面的提高教育质量。分析牧区学校面临的情况和所处的背景,在各行各业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和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情形下,没有一个新的思路,仍然走常规道路,既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牧民群众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尊重教学规律,以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九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了。当我们向孩子们热烈地祝贺节日的时候,自然地想到肩负的重任,如何把少年儿童一代教育得更好呢? 在一九五八年,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运用“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全省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从而结束了学龄儿童不能全部入学的历史,为新生一代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只要今年大力巩固普及的成果,并且继续吸收尚未入学的少量儿童进入学校学习,那末,我们就将杜绝产生文盲的根源,实现文化革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小学教育既然普及,我们就应该努力于提高质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区的耕讀教育,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在全区人民尤其是广大貧农下中农的热烈支持下,全党同志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首先是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初步滿足了貧农下中农子女的入学要求。全区办起耕讀小学两万九千多个班(組),学生四十四  相似文献   

18.
从一九六三年夏天开始,我们通过对上级指示文件的学习,逐渐认识到普及农村小学教育,实质上是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学习的问题,是教育工作中贯彻阶级路线的问题,因而在上级领导下,认真抓了普及小学教育的工作。但由于我们未能很好掌握“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在工作中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抓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速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民教师,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三台县城郊区委创办了一所社办师范学校。学校是在区委领导下,由全区人民办起来的。共有两个班,学员120名。学员的条件是:①工农子女,政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愤怒的葡萄园”》一文作者丹尼斯·曼杰斯,以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华金河谷一个小学任校长期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描述了生活在葡萄庄园的劳动者,在庄园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所处的“贫困、落后和悲惨”的境遇,以及他们的子女在庄园主开办的学校里所受到的百般歧视和虐待的情景。这些孩子任意被人咒骂,经常受到“不分青红皂白的残酷体罚”和饥饿的威胁。在庄园主的心目中,他们仅仅是一批“廉价的劳动力”,是一群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思想的奴隶。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社会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残酷的种族歧视,在学校里同样是非常尖锐和十分严重的问题。作者对这些劳动人民、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子女在学校的遭遇抱有一定的同情。他在任职期间,在教学上提了一些改良的措施,虽然远未触犯庄园主的根本阶级利益,但也绝不能为反动统治阶级所容许,结果只能是“头碰石墙”,以离职而告终。这事实本身也有助于我们剥开美国教育“民主”、“平等”的外衣,暴露其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