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中的柳妈与祥林嫂一样,是农村下层劳动妇女,本应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进而帮助祥林嫂。可柳妈却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封建礼教要求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是不可以的,所以柳妈这个从不杀生的善女人,自然不赞同祥林嫂再嫁,认为她应该“撞一个死”。更可恶的是,柳妈骗祥林嫂有阴间,到阴间去了祥林嫂的两个男人还要争,阎罗王只好把祥林嫂锯开分给他们。活着受人鄙视,死了还要被锯成两半,柳妈的胡言无疑让失去爱子的祥林嫂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后来柳妈又怂恿祥林嫂去捐门槛,当作自己的替…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受不了婆婆的虐待,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过着牛马生活。当她被迫改嫁时却进行,“出格”的反抗。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她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结果,是“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支配的,是一种“寡妇主义”。这样说来,祥林嫂的反抗是一种维护封建礼教的行动,并且到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程度。那么这种“出格”的反抗,不但不值得同情,而且是应该批判的了。诚然,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社会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劳动人民,封建的伦理道德也不可悲不影响到祥林嫂。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劳动人民身上的影响,这两者应该区别开来,它们不但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对再嫁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本是诸家教参的定论,也是语文同仁们的共识。但是,吴良仪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7期)上发表《祥林嫂究竟反抗什么》(以下简称《祥》文)一文,认为“祥林嫂对再嫁不反抗”,至于她再嫁时“出格”地“闹”,“这是对婆家将她‘捆卖’这一做法的反抗,并非反抗‘再嫁’。”吴老师并据此提出,对人教版教参上最能揭示主题、概括人物性格的一句分析,即“为了反对婆家的捆卖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一句,要将其中的“再嫁”一词删去。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先生反封建反礼教的代表作品,祥林嫂为死去的丈夫守丧而在头上扎的白头绳,也成为人们分析作品反封建主旨的佐证,认为祥林嫂之所以扎白头绳,是因为她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从而成为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有力控诉.而笔者却认为祥林嫂扎白头绳恰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善良本性,当纯朴、善良的祥林嫂由于封建礼教的迫害一步步走向死亡时,这才真正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5.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采用。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害死的劳动妇女的典型。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历来没有统一的看法,新旧教参上也莫衷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同现行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说:“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她一点反抗性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勤劳、善良、正直、本分,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由人变成了鬼,然后在人群中消失。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祝福》我们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潸然泪下,却也为她那难能可贵的本能的反抗意识高声赞叹。也许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声炮响,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7.
余依妮 《文教资料》2014,(36):62-65
《祝福》和《菊英的出嫁》同是乡土小说中关注寡妇形象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从群体规范出发,以祥林嫂和菊英娘形象为主要分析对象,详细阐述了封建礼教的群体规范本质、祥林嫂和菊英娘在封建礼教的群体约定之下"自我"的丢失,以及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对个体"人"的思考,对社会暗黑的反抗,对未来之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8.
《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多是从她受的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可怜和不幸角度去解读。力图从她的坚毅与抗争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祝福》一文中,祥林嫂的反抗性是毫无疑问的,众说纷纭的是她在反抗什么。有人说她在反抗整个封建制度;有人说她在反抗封建礼教;还有的说她在反抗神权等等。实际上她的反抗是盲目的,无意识和无目的性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一生是惨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一生。传统分析一直认为,祥林嫂死于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这固然不错,但笔者以为,如果要全面认识其悲剧的原因,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高明 《语文天地》2011,(4):13-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祥林嫂的反抗性格目前存在两种绝然相反的看法: 1、没有反抗性。理由是“这样的守寡生活为她婆婆所不容,为了卖钱,婆婆逼她再嫁,她只得瞒着婆婆,逃出来,这不能说明祥林嫂  相似文献   

15.
看过电影《祝福》的人无不憎恶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如果说那个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是在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下悲惨地死去,那么鲁四老爷则是直接把这个枷锁套在祥林嫂身上的刽子手。正是这个鲁四老爷一再说:“祥林嫂是个寡妇,不能用。”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着力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作品通过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鲜活生命的摧残和迫害。在大多数人看来,祥林嫂只是一个遵从封建礼教秩序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同时也认为,作者笔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没有任何生气的社会环境。然而笔者却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因为,作品在沉重的黑暗中,还透着一条光明的“尾巴”,尽管它很微弱。这条光明的尾巴,就是祥林嫂在走向人生的末路时,对鬼神的“疑惑”。1.祥林嫂的反抗性表现在她对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上。她…  相似文献   

17.
许多论者都认为祥林嫂在她的悲剧人生中反抗了。笔者认为,所渭的“反抗”,只是当时处于我国最底层的妇女对悲惨命运的本能挣扎。本能地求生。祥林嫂的行为只能说是挣扎,还不能说是反抗。反抗,是一种已经醒悟了的行为。而在封建社会的恶劣环境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之下,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受苦的典型,其人性被彻底扭曲了。她并未觉醒,也无法反抗,不敢反抗。祥林嫂在前期,也就是第一次做女佣时,她的地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期。后期第二次做女佣时,她的地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期。试看文中的祥林嫂,先以能够帮忙“祝福”为快乐,以做事为快乐,努力地去做一切事务;但后来连这点最低的要求都得不到了。想做奴隶而不成,想给人压迫而不能,此时的祥林嫂是多么悲伤,多么苦闷,多么恐慌。“——究竟该怎么  相似文献   

18.
怎样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应开掘思路,循序渐进地启发,调动学生求解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祝福》这篇课文可以围绕“是谁杀害了祥林嫂”与学生在探讨中学习。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拯救过自己 ?有。首先是逃婚。甘愿做苦工,反满足,有了笑影,白胖了。为什么 ?因为寡妇被人看不起,第二次嫁更令人厌恶,这就是封建礼教。然后是婚礼中拚死反抗。最后是用积存的工钱捐门槛。但依然没能拯救自己,无法改变人们的观念。可见一个方面:封建礼教杀人。   祥林嫂有过几次逃生机会 ?  第一次逃生机会,在丈夫死后…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陈德滋同志一九八五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祥林嫂是“恪守封建礼教节烈观的典型”吗?》一文,深受教益,但不敢苟同。陈德滋同志在批评拙文《我对“祝福”的教学意见》文章中,首先说“小说是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接着就对小说里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作了明确的概括:“应该说,祥林嫂身上既体现了受‘四权’的压迫,同时也表现了祥林嫂的自发反抗。”最后的肯定结论是:“封建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