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都“易堂九子”领袖魏禧,既是饮誉海内外的清初散文巨擘,又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家,他主持的易堂与南丰程山、星子髻山,被称为“江西三山学派”。他在家乡翠微峰顶结庐讲学,从事教育实践近三十年,在教育思想上有独特的见解,在教育实践上有丰富的经验,现概述如下: 一魏禧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青年时代写的《制科策》中。在这篇文章里,他在抨击八股取士的弊端之后,指出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有身登甲第年期耄,不识古今传国之世次,不知当时  相似文献   

2.
人师魏禧     
魏禧,清初在江西宁都地区长期从事教育,其教育经验对当今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注重自身人格道德建设,既强调德,也重视才;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宽严相济"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因此,人师的称号魏禧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3.
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与侯方域、汪琬齐名,号称“清初三家”。著有《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日录》三卷、诗八卷、《左传经世》十卷。其散文《大铁椎传》现选为初中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4.
“宁都三魏”是明末清初散文家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三魏”是以散文名世的,他们除了有丰富的散文创作外.也有丰富而完整的散文理论。“三魏”散文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往往互为补充,有时甚至互为前提,在清代文论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禧的作品大都收在《宁都三魏全集》里。此外还有不少《魏叔子文钞》即散文选本流传,是研究魏禧散文的重要依据。最近在江西省图书馆发现一种《魏叔子文钞》清抄本,不见于各种书目,也未为研究魏禧的学者所言及。这种抄本有以下几个特点:选目数量多,超过现有的所有《文钞》本;它应该是从《全集本选录的,所据是比通行的道光本为优的康熙本;有的地方和《全集》本有出入,有些是佚文;抄本保留了《全集》中的批评,又有一些新的批评文字;抄本的纸张和字迹都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6.
《大铁椎传》,选自魏禧的《魏叔子文集》。 魏禧,清初著名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江西宁都人。与兄际瑞,弟礼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侯方域,汪琬齐名,号称三大家。明亡后,他隐居翠微峰,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宁都三魏的研究主要涉及生平、文论、思想心态等方面,大多以魏禧为研究重点,对魏际瑞、魏礼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魏禧的文论具有长于策论、提倡经世致用、注重积理与练识、强调立本为要的特点。在对宁都三魏文学创作的研究中,大多以文学作品的文本为出发点去探析文学与世界的多角联系的论著,研究视角缺少开阔的文化品味和深刻的文化批评色彩。有关三魏思想心态的研究主要围绕遗民心态、伦理思想、社会启蒙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军事思想和爱国思想展开。  相似文献   

8.
考查清初著名古文家魏禧在江西的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魏禧政治态度、学术思想及人格精神的形成,把握清初江西文坛的创作情况及明清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群的思想活动与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在江西宁都的翠微峰上,结聚着一个全国闻名的爱国文士团体,他们是宁都名流魏际瑞、魏禧、魏礼、李腾蛟、邱维屏、曾灿、彭任,南昌志士彭士望、林时益,世称“易堂九子”。九子中以魏禧的成就与声名为最,彭士望次之。九子聚结山岩,固然是为了避乱,但更隐有深远的志略。嗣后,他们有的曾投入或支持抗清复国的斗争,以图一展“击楫中流之志”;有的多次出游交友,广泛结识天下“倜傥非常之人”,“以为非常之寄”;有的致力于讲学造士,培育“少年卓荦之人”,以求“火尽薪传”;有的断然拒绝清朝高官厚禄的引诱,“皭然不肯少污其志”;他们尤为重视文学理  相似文献   

10.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魏禧[xǐ](1624—1681)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清宁都(今江西省宁都县)人。明末生员,重气节,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故乡翠微峰,创设易堂讲学。他是清初著名散文家,与侯方域、汪琬齐名,称“清初三大家”。有《魏叔子集》。《大铁椎传》叙事如绘,一向为人们传诵。  相似文献   

12.
作者魏禧(1624—1681)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县人(今宁都市人),清初著名的诗文作家。由明入清后,魏禧坚持民族气节,拒绝仕进,多年在山中教书,当时曾遐迩知名。诗文多表彰抗敌殉国,坚持气节的人物,行文激昂慷慨,描绘淋漓尽致,风格接近于唐宋八大家中的欧、苏。有《魏叔子集》传世。 这篇文章没有复杂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只是几个传奇性的片断。但,由于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反衬、插叙等多种手法,加之文字简洁遒劲,使大铁椎力士的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3.
魏禧爱国思想探析——兼论清王朝入关战争及其统一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魏禧(1624——1681)江西宁都人,清初著名古文家和爱国的遗民志士。 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时的爱国问题,意见颇多分歧。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方法论存在分歧。“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这段话的价值,不仅在于鲜明准确地表述了一个观点,而且,显示了唯物史观的一项方法论原则。研究爱国主义,一要从祖国的历史实体性出发,二要注意观念  相似文献   

14.
魏禧明末清初人,世居江西之宁都,字冰叔,号裕斋,诸生,明亡,遁金精之翠微峰,颜其庭曰勺庭,世称勺庭先生。与兄祥弟礼俱以文章著,有宁都三魏之称。翠微峰四面削起,自山根至绝顶若斧劈然,难登,宜于隐居。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与禧兄弟共九人,讲易其中,所谓“易堂九子”者是也。禧未入仕途,以布衣终。十岁,从同里杨一水学,专力制举文,早年即负盛名,自谓出入夏仲彝、陈卧子、黄蕴生之间。二十四岁,弃科举,从姊丈丘维屏学古文。其《内篇一集自序》,斥当时制举之业,“浮词失意,诡言贼理”。又《内篇二集自序》,以明思宗甲申  相似文献   

15.
张琪 《文教资料》2012,(34):43-44
清初著名文学家魏禧素来以散文成就高著称,其各种思想也颇受当代研究者重视,而他的《日录》三卷却鲜有人论及。事实上《日录》作为魏禧的一部记录其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作品,更能表现出魏禧真实的一面,对研究其思想,分析其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日录》中阐发的各种人生至理、处世之道,就是到了如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可指导人们的言行,于世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宁都三魏”是以魏禧为首的宁都魏氏三兄弟。游历是他们的重要活动之一。他们在外游历时间长达几十年,游历范围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游历过程中,他们目睹了战争和自然灾害带给人民的苦难,听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交结了许多文人豪士。他们的游历活动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源泉,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声誉。  相似文献   

17.
魏禧主要以散文名世,他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长期被人忽视。作为清初遗民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都具有鲜明的遗民特色,影响较大。深入探讨魏禧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清初遗民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19.
赵博生     
<正> 赵博生,乳名连科,学名恩溥。一八九七年九月十日生于河北省黄骅县东慈庄。在旧军队中,系高级将领,追求进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时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缔造者之一。在作战中牺牲,终年三十六岁。  相似文献   

20.
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婺源人(原属安徽,今江西)。他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后世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朱熹十八岁登进士第,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他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担任地方官吏十四年(其中做过南宋宁宗皇帝的老师四十天),私人讲学先后约三十六年,占大部分时间。即使在任内,每到一处也积极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