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菇 《云南教育》2000,(11):34-3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读写例话》中明确指出,在讲读这篇课文时,一是从“内容上”,一是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为落实这一阅读重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训练:1.按照参观的顺序填空。(通过填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式上”的联系。)2.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奔腾的黄河水来发电的?(通过讨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内容上”的联系。)3.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太阳》(六年制第九册)是与重点训练项目“文章的段落”相联系的课文。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章中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太阳》在段与段的联系上有什么特点呢?文章开头通过“后羿射日”的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转写事实,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有三万万里远。这  相似文献   

3.
《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建议文/李中璋《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读写例话”。从课题可知,这则读写例话是侧重指导学生作文的。要想通过一篇不足400字的例话,指导学生懂得在作文时怎样做到段与段之间紧密联系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4.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刻理解皂荚树外观的高大和它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欢乐,从而体会出皂荚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即皂荚树内在形象的高大,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我听一位老师讲授小语第八册第三课《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颇受启发。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四自然段,从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来看,是个过渡段。教师据此讲授了过渡段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抓好分段的起步训练龙城镇祖庄小学张凤英五年制教材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后面的作业中,开始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标志着在前九组教材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段内部句与句、句与段联系的基础上,向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过渡。这是三年级段的训练的第二...  相似文献   

7.
有些课文.可以分划几段,也可以少划几段,因数越少,概括程度就越高,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对于刚学分段的四年级学生,就宁可多分几段,只要符合课文思路就行,不要把他们的思维限制得太死.如《高大的皂荚树》,全文并9个自然段,其中第1段写皂荚树在哪儿,第2段写它如何高大,要六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第3段写它的枝叶茂盛.如果不是课本已有提示,而是让学生自由分,那么,把第1段分出去,是介绍学校前有一棵大皂荚树,应是可以的;或者是把第4段分出来,也行,因为它与前后联系都不很密切.  相似文献   

8.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9.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是在学生已有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初步认识的。在编排上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教学时可以设计简明直观、突出重点的板书。如教学课本第七册第117页的例1,通过长度单位说明一位小数,我边问、学生边答、再边作如下纵向连等式的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3段?7段、9段呢?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篇章按照“大纲”规定,小学毕业班语文的基础训练应“以篇章结构、练习写作为重点.”现以五年制第十册为例,谈谈如何突出这个重点.1.理解自然段的意义,复习时要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五年制第十册让学生理解联句成段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两种,即先总说后分说和先分说后总说.段的中心句或在段首,如《马》的第一自然段;或在段末,如《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自然段.(2)并列关系.有的自然段,在写景、状物或描绘人物时,常采用并列展开的形式联句成段.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第二自然段.(3)顺承关系.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连接起来的,如《詹天佑》第六自然段.(4)递进关系.自然段中句子的意思逐层深入.如《为人民服务》第三自然段.(5)转折关系.后边句子的意思不是顺着前边句子的意思说下来的,而是转换为另一个意思了.如《中条山的风》第一自然段.(6)因果关系.句子中有的说明理由,有的说明结果.如《詹天佑》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白蓉  康庄 《陕西教育》2000,(2):30-30
《南京长江大桥》是小语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一、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习第一段。 (1)边读边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第一自然段前提出要求: ①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标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第十册22课《詹天佑》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任务是讲读第三、四两个重点段,课文后面练习第三题针对两个重点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根据这一联系,我们以“解答问题”的能力训练为目标采用导练课型进行阅读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介绍三个导练程序。第一步,出示“读写提示”,指点学法。 1.默读“读写提示”。  相似文献   

15.
认真仔细地通读小语五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第10组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有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提出了让学生给课文分段,说、写段意的要求(见《新年礼物》课后第2题);第一次提出了让学生说短文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见基础训练第五题);第一次提出了让学生独立选材,写整篇记事文的要求(见基础训练第七题)。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台阶,要十分重视。面对这三个“第一次”,怎样引导学生去训练呢? 1.弄清段与段的联系。教学《新年礼物》,学习字词后,可让学生通读课文,抓住课题,先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16.
重点段,是指体现课文中心的主要部分,是探索主题的钥匙,而且往往反映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怎样教好重点段呢?下面以教学《称象》(六年制第四册第8课)第三、四、五自然段为例。教师从层次结构入手,在文章发展的思想和科学涵义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期末,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自然段及结构段的构成规律及其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面谈谈如何进行段的复习: 一、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一个自然段。句子的联系形式不同,自然段的结构就有差别,只有弄清句子的联系,才能明白段所表达的意思。句子的联系一般有以下几种: 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常见的有三种:1.总分关系。如七册《鲸》的第一自然段前两句概括讲鲸是最大的动物。第三、  相似文献   

18.
《蛇与庄稼》(八册)一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了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时要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一段,主要讲了蛇与庄稼的联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学,划分层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段主要讲的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办法——蛇与庄稼的联系”,揭示三个层次间的逻辑联系。第三层次是这一段的重点,我通过“引读法”来帮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3课)这篇课文时,课堂内进行下面分段讨论: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划归第一段,还是划归第二段?讨论结果是两种划分都有理由,都正确。按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的提示,应作为第一段,按段与段的联系应分到第二段。于是学生迷惑了,学生犯难了。教学大纲对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或许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或许是对大纲领会不  相似文献   

20.
在近一段的教学中,五年级的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来上音乐课,因为他们要在课堂上表演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次是学生们表演的第三个音乐剧(之前在三年级表演的是《蜗牛与黄鹂鸟》、四年级表演的是《东郭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