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书租书买书读书写书李彬我上小学时,正是五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书少且紧缺。我常用弹旦子赢来的破璃球去换书看。那时的书,大部分是线装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大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江南酒侠传》等等,差不多都是靠了“换”...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智慧、社会文明的结晶与标志。衡量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文明水准,最有明显效力的尺度莫过于看人们读书、用书、写书的社会风气了。一环顾身处的社会现实,我真为书被冷遇而困惑乃至不平。请看这样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有权者不读书——或者无心读书,或者无时间读书。书,难能通过权力的运用而有益于社会有钱者不买书——当今社会上的富有者,大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一些发行人员为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而苦闷。这倒使我想起了一个历史故事来。清代学者汪中,原本就是一个卖书人。用现代语来说,也就是图书发行员吧!他七岁丧父,靠母亲打草鞋、做裁缝和给人洗衣服维生,冬天没有被子盖,只好在柴草堆中过夜。穷到这步田地,当然没有上学的机会。到了十几岁,汪中到一家印书作坊当学徒。在这里,他除了要干许多杂活以外,还要上街去卖书。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坚持读书。每天晚上都要学到三更天。第二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又马上起身。卖书的时候,他挑着书,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利用空闲,坐下来看书。就这样,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把四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不同的需要,例如:饥则食,寒则衣,这是一种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一种则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可见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生发出来的。这是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的家乡就有“穷养猪,富读书”的俚谚。可我却恰恰相悖,本来家庭并不富裕,却偏偏想要读书。这可能应了“缺欠性的体验”的那句话。就是愈感到不足或缺欠的,就愈想补足它。这个梦想,还是解放后入了革命的学校才圆了“读书”的梦。  相似文献   

5.
与书的缘份,大约始于孩童时期的"听书".何谓"听书"?就是夏日的晚上,汗流不止而无法入梦,于是到屋外,门口,街头,或葫芦架下,邻里六七人或更多,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说古论今.  相似文献   

6.
7.
常常听到一些出版社的朋友说,要找时间进修进修了,老是付出,老本快用完了。他们将编辑工作,将看稿子“为人作嫁”当作是一种“付出”。确实,编辑审稿是工作,是职业,与读书深造不同,不是学习和吸收,而是使用和付出,审稿审久了,就会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或曰“知识老化”,需要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老本用完需要进修的道理。那么如何进修呢?进各种研修班短期学习是一种途径,有计划地读一些书更是人们普遍愿意采用的方法。因为读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但最近又听几位朋友说,许多出版社的编辑很少读书,有的人还自诩从来不读书;更有甚者,有一位在报社编副刊,自己也能写点文章的朋友,居然说他从来不看  相似文献   

8.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 C. 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  相似文献   

9.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8):M0001-M0001
某高校老兄,近日见面闲聊,说起来他一年出书两本,几年来成果累累,煞是令人羡慕。转身跟他约稿,希望他把自己几年来读书的心得跟同仁交流,没想到他很干脆地回答很多年没有读书了……  相似文献   

10.
买书难·在版书·图书目录叶路我国出版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尽管出版物品种丰富了,流通渠道也多了,但市场上可供书品种仍不多,“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说明我国目前的图书流通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很多书出版后,读者不是不知道就是买不到,成为缤纷书市...  相似文献   

11.
他的小传已载入英国《世界名人录1989—1990年》。曹正文说,他的名字上了《世界名人录》,而且与卓有成就的前辈同坐,尚需加倍努力。文坛前辈的激励一次,他给我打比方说,中国大科学家竺可桢,已是84岁高龄了,而且疾病缠身。这天,猛然间,他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来。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因为竺老感到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的科学知识,已有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了。现在,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求学的机会。老伴对他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持,历时5个月,完成了对我国首次全国国民买书与读书倾向的抽样调查,获得了数百万个与买书和读书有关的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调查报告,对我国国民的阅读倾向、休闲活动和闲暇时间分配、读者状况、购书状况、读者与图书市场、阅读杂志的状况及对盗版出版物的认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职业的敏感,在书店的柜台前,很容易辨识哪些人是教师。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个可怜巴巴的文化群体,反映在买书、读书上也不象一般社会读者那样大度。我认识一位工厂的知识青年,他买书大方,读书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已经揭晓,经过评审委员会专家学者的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从各地初选的 300多篇论文中共评出了 60篇优秀论文。这些优秀论文涵盖了出版发行业的方方面面,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对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充分利用这次评审的成果,本刊特开辟“论坛撷英”栏,摘发部分获奖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及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演员演戏,常讲“拓宽戏路”。我觉得,编辑也有拓宽编路的问题。编辑的路子究竟有多宽?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稿件、发稿……一条道跑到黑,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甚至连读书也难挤出时间,更不用说别的。这样下去,岂不把编辑的路子走得太窄了?  相似文献   

16.
我自幼体质羸弱,不爱参加体育活动,读书、买书、藏书便成为我惟一的嗜好。童年侨居马来西亚槟榔屿,赶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了马来西亚,经历了三年八个月的黑暗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它的奴化教育,当地除了日语学校,关闭了华文、英文、巫文马来文学校。父亲为了不使他的子女辍学,悄悄地为我们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每天下午到家里给我们补习华文和数学。市面上几乎没有华文读物,我的课外读物寥寥无几。为了寻找书读,我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我向哥哥的一位同学陆陆续续借来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万有文库》…  相似文献   

17.
陈曙 《图书馆杂志》1989,8(5):12-13
购书经费短缺的严峻现实,象一只无形的巨手紧紧地钳制着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并未就此认“命”,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智慧,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在摆脱困境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里选登的文章,有的来自高校馆,有的来自基层馆;有对宏观的论述,也有具体经验之谈。但愿这些文章能对诸位同仁有所借鉴、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18.
我想过,这一生可能要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了。我曾多次宣传过我的“三书主义”:能写书时则写书,写不出书来就老老实实教书,教不成书了那么就安安稳稳地读书。后来,经朋友提醒,又加上一“书”:待到年老眼花读不进书时,就摆摊“卖书”。大约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书”的心理预结构,所以在走了一趟意大利之后,脑海里便留下了许多与书有关的印象,权记于斯,以贻同好。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2017年12月的“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讲坛上,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处级领导干部讲授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伟大思想产生、发展与成熟的历程.笔者作为主持人,为配合这次演讲,翻阅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功课.其间对于毛泽东读书、写书、讲书及理论创新的几例印象颇深.在此述来,并作简单归纳分析,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20.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中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