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游戏观是人们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和观点。古人对儿童游戏一般是否定的,认为“勤有功,戏无益”,而且比较注重游戏的外在功利价值。这种态度和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其他许多因素有关。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对传统儿童游戏观进行适当的改造,是当前学前教育界游戏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真正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相似文献   

2.
目前太原市已有1048所小学实现了六周岁儿童入学,六周岁儿童入学率在2002年达到71.94%的基础上,去年达到85.68%,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规划要求。太原市现有小学1282所,按照《太原市六周岁儿童入学实施意见》规划,去年应有518所小学实现六周岁儿童入学。根据市教育局有关统计,去年全市有671所小学实现了六周岁儿童入学,超额完成了153所,连同2002年实现六周岁儿童入学的377所小学,目前全市已有1048所小学实现了六周岁儿童入学,占全市小学校总数的81.75%。杏花岭区、小店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古交市、清徐县等7个县(市、区)均已…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长期以来,传统德育背景下的儿童存在着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的偏差,这与传统德育强调道德认知、重视知识传递有关。参照后现代理念开展的德育活动,运用动态的知识观,注重知识与经验的互动;注重多元和宽容地理解道德知识;注重儿童道德的差异性;积极倡导对话。在对话中,解构旧的道德知识观,建构新的道德知识观和践行观。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集中到一点,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到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再列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人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跟随打工的父母四处漂泊的流动儿童人数急剧上升,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儿童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化刘晓东过去我们探讨儿童观,主要是根据西方的材料和历史,谈论的是西方儿童观的演进历程。至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儿童观,过去的研究是很不够的。为了使儿童现在自己民族性的根基上实现现代化,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儿童观作一番...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年龄     
6周岁:儿童应当开始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周岁:6周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7周岁入学。 10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权利能力的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生权利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提出,1990年8月,《儿童权利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儿童的权利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我国也相继通过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来保护学生的权利。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未满1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未发展充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辨别是非和保护自己,因此,法律对其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规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他…  相似文献   

9.
一、儿童观的历史演变18世纪末,在欧洲,成人对儿童及其心理的认识发生了极大转变,他们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与成人甚至与青少年不同的个体。这是近300年里占主导地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这种儿童观和教育观指导下,大量有关儿童心理和儿童发展的著作问世。随后,儿童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一些哲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开始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19世纪出现了大量的婴儿传记作品。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对  相似文献   

10.
大鹏 《江西教育》2005,(9):13-15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劳务市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14周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达1980万人,占留守儿童的86.5%。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视频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儿童观虞永平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儿童观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尤其重要。本文拟就儿童观的形态、结构及内涵谈一些认识。一、儿童观的形态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层次的儿童观,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以下三...  相似文献   

12.
表扬与批评是幼儿教师常用的评价幼儿的方法。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表现进行表扬和批评,以期实现使幼儿遵守规则秩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紧密相关,儿童教育总是以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表扬与批评背后则蕴含着每个独特的教师所认同的不同儿童观。通过分析幼儿教师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情景,探寻其背后秉持的儿童观,以期帮助幼儿教师发现其儿童观问题之所在,优化评价观。  相似文献   

13.
儿童游戏观刍议毛曙阳在幼教科研与教学实践中,人们已日渐认识到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性。然而,在进一步阐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实质和内容,使之目标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就儿童观中的儿童游戏观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儿童游戏,乃...  相似文献   

14.
从青少年犯罪看育人环境的影响赵兴高值得深思的几个数字据某市公安部门统计,1993年该市公安机关抓获的各类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14─17周岁的占15.7%,18─25周岁的占58.9%,26─35周岁的占19.7%,这3个年龄段的犯罪成员占全部作案成员...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观。西方现代儿童观肇端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的儿童观,为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大力提倡新的儿童观的同时,又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20世纪以来,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倡和应用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一种趋势,这必将会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政协常委黄庆勇提出:将现行的儿童入学年龄由6周岁提前到5周岁。他认为:目前的趋势是适龄儿童提前接受教育,为此,现有课程必须作出相应改革;孩子越来越聪明,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比过去提早,5周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这项建议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天才儿童的先天论与后天论之争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有研究发现,天才儿童具有特殊的脑组织,为天才的先天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新近有关天才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其能力结构和人格特征分别表现出不均衡性和双重性。这些结果导致人们对天才儿童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新的认识。据此,笔者提出应重新审视有关天才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更新儿童观,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吉林省教科院韩秀英在幼教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幼教工作者中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儿童观,即传统儿童观与现代儿童观。在教师教育行为上,不论是教育态度和方法上,都有传统儿童观的反映,影响了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不断...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实验中学的李弋同学作为东亚太地区8个儿童代表之一,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有关儿童的特别会议”。 李弋自称自己是个“大龄儿童”,因为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的任何人,而当时她已将近18岁了。回忆起自己成长的历程,李弋也觉得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儿童观经历了由“小大人”观向“儿童本位”观的转变,这集中表现在《申报》中“小朋友”称谓内涵的演进方面。“小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一般与儿童相联系。实际上,最初的“小朋友”与儿童无关,而是一个成人专属称谓,它是随着近代中国“儿童本位”观的建立而变为儿童专属性质的。“小朋友”在中国古代“小大人”观指导下产生。从《申报》记载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该称呼又经历了同龄化、低龄化和昵称化转向,这是其“儿童本位”内涵形成的过渡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以“发现儿童”为目的的“儿童本位”观在中国的流行,“小朋友”一词的“儿童本位”内涵最终定型,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