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it常用作替代词,替代上文提到的某个名词或某件事,以避免重复.它具有特指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替代词常用来替代上文出现过的某一词或句子,以避免重复,是中考语法考查热点之一。本文试结合近年来各地中考对替代词的考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一、it作替代词的用法1.it代替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它不能被冠词、形容词或指示代词修饰。它所指代的东西是上文中提到的某个名词。例如:My mother bought a bike and she gave it2.it还可指代说话者所谈及的人。例如:“I did not know it was you,”the guardsaid.3.it用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本身没有具体含义,只是指代作为真实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动词不定式、…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1平方根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计算等。复习对策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区别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相似文献   

4.
从算术数到有理数是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的第一次扩充。正确理解有理数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其运算法则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各种考试的热点.在各种考试中.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一、如何选择实验仪器选择实验器材时,应考虑器材的规格和性能、电源电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这些因素需要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考试中,力和机械的热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与使用、重力的三要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杠杆平衡条件及杠杆和滑轮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将对《反比例函数》一章中的知识考点归类并予以解析.旨在使同学们熟悉各知识点以何种题型出现在各省市中考试卷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田道元 《初中生》2008,(7):30-33
我们学习了对称知识之后,就要利用对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现把轴对称变换典型题的解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轴对称后,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它沿某条直线对折,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一定存在至少一条对称轴.在近年来中考数学中,轴对称图形有关问题屡见不鲜.先就其考点介绍如下: 考点一、轴对称图形识图问题 例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反比例函数》一章中的知识考点归类并予以解析,旨在使同学们熟悉各知识点以何种题型出现在各省市中考试卷上.  相似文献   

11.
一、画轴对称图形例1(贵州省黔南)如图1-1,是由半圆和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请以AB为对称轴,作出图形的另一半(用尺规作图,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相似文献   

12.
13.
汉语词汇系统里有个很特殊的语言现象,构成词的语素一样,但是语素的顺序不同,此类的双音节合成词很多,有的词义相同或者相近,有的则不同。这类词在宽泛意义上统称为同素异序词。论文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现状,"代替"与"替代"的词语意义,两个词的相同点,两个词的不同点,如何区分这两个词,以"代替"和"替代"为例说明同素异序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4.
替代是中考英语的必考语法项目之一,其考查内容较复杂,且易混淆。为帮助考生能迅速、准确地掌握,本文试结合近年各地中考中的单项填空试题,对其常见的考点作分类简析。  相似文献   

15.
16.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态度和看法。它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却不能单独在句中作谓语用,而只能和其后的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多数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只有原形和过去式,但少数情态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讲解(一)生物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1.种内斗争 如图1,当达到a点时,种群密度达到极限值,虽然生殖率变化不大,但因种内斗争导致存活率下降,因此种群个体数量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生存。  相似文献   

18.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现将其基本知识和常见考点总结如下·一、重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规律1·定义(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相似文献   

19.
细胞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下面对细胞工程考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大量的丝帛锦绣就循着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及非洲、欧洲的国家,后人称这条中西交通陆上要道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