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如既往,当代中国史学界政治史、社会史热门,思想史偏冷.思想界亦然,普遍存在着谈思想者多,深入研究思想史者少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史没有意义.正如萧功秦所言,研究对一个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可以认识这一民族的特性.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才能理解这个时代中人遭遇的困境和矛盾.尤其是在需要更多的学理和智慧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的今天,更需要前代思想家为我们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史是近年来日益兴旺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兴旺的原因有二:一是从现实而言,由于我国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一时难以厘清,难以解决,人们希望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借鉴,因而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二是从学术内部而言,以往研究积累较多的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经济史等老学科,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厘清,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因而需要进一步向社会史这一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拓展。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投身于近代社会史领域的研究,每年都发表有论文几百篇,…  相似文献   

3.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再三解读的所谓“五四精神”,多年以来,被简略在爱国与卖国的二元表达之间。“五四”不仅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的粉墨登场,“五四”也不仅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五四”之复杂,如同一个热闹的舞台,也如同一个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文学革命、学生运动、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每一个阶层和群体都在申张自己的权利,试图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中,争得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但是,每一群人争取自己利益的目标和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相对弱势的群体来说,他们渴望的是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平等的权利分享,不致让弱者更弱:而对于另一群人来说,他们要求的是与其日益增长的财富和地位相当的政治和社会权力,以使强者更强。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任何正当的诉求和主张都是可以包容的。但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规则,才能避免使这场权利之争成为零和游戏,才能使各个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公平(但不是平均)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华 《现代出版》2008,(1):78-80
我们无从考究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一所大学的校长,但正如本书所采访的校长们所体现的那样,他们都具有一颗永不安定的心,他们都渴望着在时代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作为年轻一代的校长,他们深知校长已不再是单纯的学者,他们在社会中更应该能长袖善舞,他们是这个舞台上的名流,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和中国其他的大学校长们一起,确定大学在这个转型的社会中到底要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6.
理斯曼对媒介技术与社会性格关系的论述,虽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时常被提及,但似乎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将通过两种方式进一步探讨理斯曼的这一论题,一是系统阐述和批判性评价理斯曼对于社会变迁、媒介技术与性格类型及情感控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媒介技术与社会性格只是这一分析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二是将该书置于社会思想史的脉络之中,比较理斯曼和埃利亚斯、波兹曼关于相似论题的不同观点。在数字媒介时代,重读《孤独的人群》的意义在于,从社会变迁与媒介技术相结合角度探讨特定人群的性格类型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意义出发,做新闻就是写历史.当后人试图重返一个时代的现场,新闻就是他们时光穿梭的窗口.站在2022年的起点,想象着100年后有人浏览今日的新闻,该有何感想?其实,这个感想也可由我们自己来体验.我们可以寻找1922年的报纸,借之重返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场."历史上的今天"常常令人唏嘘,或许就是...  相似文献   

8.
李效永 《大观周刊》2012,(51):33-34
唐朝是文化鼎盛的时代,在繁华的背后,往往是,l、人物的辛酸史,尤其是生活在当时最底层的娼妓群体。每一种遗留下来的文献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其时的社会,本文从唐传奇的角度,来探究唐时娼妓的源流、来源、地位等相关问题,客观地还原那个时代的这一特殊阶层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王忆竟 《大观周刊》2012,(23):40-40,11
本文认为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在描绘黑暗的政治社会背景,腐败的生活作风和投机的经济思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许多人的追求,而这正是美国梦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可以分为四类美国梦的追逐者,即以郝金斯老爷为代表的盲目的美国梦,以塞勒斯上校为代表的投机的美国梦,以参议员迪尔华绥为代表的世俗的美国梦和以青年人腓力普和露丝为代表的具有正向价值的美国梦。他们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美国梦的因素,美国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从中也可见一斑,研究美国梦的实质是从文学层面出发进而引导现实层面的人们正确勇敢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大批新兴媒体的崛起,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真实的信息。正是这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环境催生出一种谣言倒逼真相的现象。本文就将借助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去分析、认识这一现象,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现实原因与社会心理基础,进而认识这一现象的不合理本质,探寻其规避之道。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9,(6):10-11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关于信息社会的讨论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而且,关于信息社会的定义和测度,存在很大的争议。究竟什么是信息社会、怎样定义信息社会,又以什么指标来测度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了信息社会,在学术界有着极为广泛的争论,远未达成共识。这种争论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学者基本上接受信息社会的概念,虽然他们可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信息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和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与精神手段,选择、组构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角色的社会规定性,决定着编辑主体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从个体性的价值观、信仰、职业观、教育程度等人文背景出发,而且还要遵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心理、智能需求,达成主体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或许与各自所处的地域及其治学传统有关,中国史学界的少壮派在北方和南方形成了两个风格不同的群体——姑且称之为"派"。北方学派几乎全集中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侧重思潮史、革命史、运动史、观念史等主题史研究,但与传统的政治史方法不同,他们动用大量鲜见于传统政治史或为传统政治史所轻视和排斥的文献档案,将其纳入自己的阐释框架,并侵入传统政治史通常不涉足的一些领域,在众多问题上对传统政治史形成了重大挑战。南方学派则分散于从上海到西南地区的弧形地带,其重镇则东有上海、中有武汉、西有重庆和成都。居于"外省",他们更看重地方或区域研究,但与传统的类似"西北史地"研究不同,他们将一个地方或一片区域看作一个自我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合体,通过一个个小的个案并采取人类学的"深描"的方法研究该地方或该区域各种力量的互动。本期的3篇书评使读者可以一窥其路径。但无论是北方学派还是南方学派,都强调研究方法的"细化";另外,从他们的著作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各种知识进行重新分类和重组的努力。如果把"汉学"和"宋学"看作两种治学方法,那么,三百多年的中国学术史,一言以蔽之,曰汉学和宋学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宋学风气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登峰造极,但如今它已失去大部分吸引力,汉学于是起而救其弊。尊宋学而远汉学,则流于空疏,尊汉学而远宋学,则不知发挥。或许史学界的南北两派能引导我们突破汉宋分立的怪圈。程巍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程前 《东南传播》2012,(12):48-51
微博在我国互联网上出现以后,关注公民社会的学者发现,微博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不可否认,微博的出现的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方面,微博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我国的特定政治体制环境下,不管是从公民社会构建的制度环境还是从微博技术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微博对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6.
精神“午餐肉”:解析美国大萧条时的热门电影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璐 《视听界》2009,(2):80-83
类型片是好莱坞对世界电影的重要贡献,而一些重要的电影类型都在此刻——美国经济最沉寂的时刻成熟。影像如同历史文本与社会铭文,回顾那段历史热销的电影类型,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文化心跳。  相似文献   

17.
康玲玲 《今传媒》2021,29(4):76-78
交流对于有意识的人类来说,是一个人与人关系的问题,这种信息流动传播的过程,是一个集自我思想、社会认知和时代冲突等为一体的复杂体。彼得斯在《交流的无奈》一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构建出不完美交流的认识论框架,又从历史观出发辩证分析精神与精神之间不可交流性的现实与人类追求心灵互通的幻想之间矛盾关系的社会意义。本文以彼得斯在该书中的思想观点出发,简述人类不懈追求的完美交流最终会走向失败"宿命"的现实,继而立足当下分析互联网新技术时代在四个层面的不可交流性: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媒介、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最后试图探讨走出交流困境,弥合交流鸿沟,走向和谐交流的应对态度。  相似文献   

18.
马路平 《新闻世界》2014,(4):217-218
在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传播史等新闻史的写作范式中,基于社会史范式的社会生活史范式,逐渐受到研究学者的青睐。所谓"社会生活史"范式,就是不仅关注新闻业著名报纸报人,更关注新闻史上的普通群体,描述与新闻业互动的各个阶层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情态,展现出一条全景式动态式的新闻发展轨迹。从而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业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其反映的时代变迁。然而,这种范式依然有缺乏思想性、容易片面化、主线不清晰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昆 《报刊之友》2011,(5):16-18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集合。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不仅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景,更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系社会系统的永续发展,对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统筹管理。一个时代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故事,也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工具的演变也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就像社会的发展都有必经的阶段一样,从无工具时代到单一再现工具时代,再到今天的数字时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每个时代之间不是依次取代的,而是依次递进的。人类从无工具时代到单一再现工具时代有几千年的过渡,同样,从单一再现工具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过渡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